圖書

評委談諾貝爾文學獎保密制:如果泄密 要判死刑

時間:2014-11-04 08:31   來源:金陵晚報

  每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如何産生的?諾獎大師們在獲知喜訊時,都有哪些反應?“高大上”的諾貝爾獎有著嚴格的保密制度,很多幕後故事一般難以被外人知曉。

  昨日,“21世紀世界華文文學高峰會議”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舉辦,瑞典文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五人評委之一賀拉斯恩格道爾亮相開幕式,接受金陵晚報記者採訪,解密諾貝爾文學獎的“問鼎”之旅,並且分享了很多諾獎大師的趣事。

  1

  層層關卡,20人名單嚴格保密 “如果誰泄密,要判死刑”

  “諾獎的評選工作是個年度迴圈,這種迴圈幾乎控制了我們評委的生活。”昨天中午,在南大仙林校區文學院的書吧裏,身著西裝的賀拉斯恩格道爾剛開口,就開始了“吐槽”。

  他介紹説,每年2月1日提名截止時,評委會都會收到來自全世界的上千封提名信。不過,“上千個提名中,大部分是重復的,比如5個人提名同一個人,或者作家違規提名自己。”經過評委會資格確認,每年大概會有200人進入評選。

  200位提名者的作品將會分別裝成厚厚的檔案,經過評委會篩選和淘汰,到4月份提交出一份壓縮到20個人的“半長名單”,再次報文學院審批。“這20個作家也是世界文學當下的精英,名單會非常保密。如果誰泄密,要判死刑。”

  賀拉斯恩格道爾介紹説,包括他在內的五人評委,要在每年5月底提出“決選名單”,將20位候選人名單縮小為5人的“短名單”。

  從每年6月份開始,瑞典文學院全體18名院士的暑期作業就是閱讀5名候選人的作品,“這是個很大的工程。世界上文學語言足有40多種,所有評委加起來能讀懂的僅十多種,比如馬躍然院士可以閱讀中國作家的作品。”賀拉斯恩格道爾介紹,在閱讀階段,評委會有時會就某些不熟悉的作品請專家撰寫報告,或為某些缺乏適當譯本的作品安排緊急翻譯。當然,這種翻譯文本不能夠出版。

  不僅如此,五人評委還要給這5名候選人撰寫報告,而這份報告50年之後才能夠“解密”,賀拉斯恩格道爾戲稱為“一份未來的論文”。針對報告,瑞典文學院要開四五次會議進行討論,最終確定為2人的“決賽”名單,再進行投票。得票數多者,最終問鼎諾貝爾文學獎。

  2

  諾獎文學獎不愛“新人” 透露莫言曾多次進“預決賽”

  “整個夏天,這5個名字,只有這18位讀者知道,我們必須小心地守住秘密。直到9月中旬對最終獲獎者進行投票決選。”賀拉斯恩格道爾透露,在“短名單”上出現的新名字,中獎可能性為0,諾獎終極問鼎者至少要在“短名單”上出現兩次。

  莫言曾經幾次闖進過“預決賽”?賀拉斯恩格道爾直言,這屬於保密範疇。不過,他巧妙地透露,“比方説,我有好幾個夏天都在閱讀莫言的作品,像騎自行車一樣,迴圈往復了好幾次,才真正了解了他的作品。”

  雖然諾獎評選不愛新人,但“熟面孔”與最終入選是兩回事。“諾獎沒有所謂的排隊名單,今年沒有入選的作家,第二年將會從0開始,比如有的作家,在上世紀70、80年代反覆出現在‘短名單’上很多次,但後來突然就消失了。”

  除了莫言,還有哪些中國作家進入過候選名單呢?賀拉斯恩格道爾説,由於名單屬於絕密,洩露屬於“死罪”,所以不能説出具體作家名字,“我只能説,我讀過很多中國作家的作品,也有自己喜歡的中國作家,中國的現代文學充滿活力。”

  他表示,諾獎文學獎五人評委有個不成文的紀律,不能對外談論個人喜歡的作家和作品,“越是對特別喜歡的作家,越會謹慎和警惕,不能因為個人喜好影響大家的公正決定。”

  被稱為諾獎專業陪跑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是否真的曾多次出現在決賽名單?對此,賀拉斯恩格道爾以保密為由小心繞開,風趣地表示,“我只能説,他在賭局名單上出現過。”

  3

  公佈前半小時通知獲獎者

  維蘇奈保爾以為遇騙

  按照慣例,諾獎評委會會在名單正式公佈前的半小時,打電話通知諾獎得主。這些大師們聽到獲諾獎的第一反應都是怎樣的?“每個得主的反應都是不一樣的,完全不一樣。”賀拉斯恩格道爾説,他曾經做過10多年的常務秘書,負責電話聯絡獲獎者。

  賀拉斯恩格道爾回憶説,200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維蘇奈保爾當時第一反應是勃然大怒,“他以為有人在愚弄他,直接回復我:你根本不是瑞典文學院院士!後來,我告訴了他一個號碼,讓他打過來確認。”

  還有更傳奇的,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爾弗裏德耶利內克第一句話竟然是,“我決不能去你們那兒拿獎,我有社交恐懼症,不願意見人。”賀拉斯恩格道爾介紹説,這位女劇作家真的沒來領獎,是他和同事帶著獎金和獎狀去維也納,在一個只有5個人的房間裏,給她頒了獎。

  通訊員 劉成 記者 劉蓉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