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作家“挑錯”高考語文試題

時間:2014-10-31 08:43   來源:淮河晨刊

  距離2014年高考結束接近五個月,有關話題卻從未遠離。最近,一字之爭再起波瀾,語文試卷中出現的“淩波寸不移”究竟作何解引發眾人熱議。

  爭議始於湖南嶽陽籍作家張一一對於重慶、湖南、安徽、北京、福建5省市高考語文試卷的挑錯。張一一認為,安徽卷語文第8題在題目中引用了南宋馬子嚴《阮郎歸西湖春暮》,其中一句“淩波寸不移”中的“不”字有誤,應為“步”。

  孰對孰錯,記者為此諮詢了我市一些教育工作者,稱試卷為正解的人佔了大多數。不少老師稱,高考卷無論是命題還是資料選取均十分嚴謹,引文出自權威資料。本題中,“不”做“不願意”解,並無不妥,而非張一一所説的“不走路”。“安徽高考卷一定會避開課本、各地模擬卷還有公開的復習資料,所以引用的詩詞幾乎都是冷門,難免會有爭議。”採訪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陳老師是少數贊成張一一的人之一。他認為,詞中首先描述了人們在蘇堤上盡情歡樂的場景,如果用“不”表示由於雨後路面泥濘、女子一步都不能走,就會與詞的開頭部分産生矛盾。而用“步”表示小心翼翼地小步走,文意顯然通順得多。

  王老師是本地一所省重點中學的語文教師。他説,近年來,安徽卷的特點之一就是契合當下,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且緊扣考綱,題目中給出的材料即使從未見過,考生也不會覺得太過陌生。“考場上,如果考生正好見過考題,又恰好發現考題和自己以前見過的版本有出入,這時一定不要糾結于試題的對錯,只會浪費時間。”王老師提醒,古詩歌的題目一般要求考生從整體上進行把握,即使個別地方存在爭議,對於詩詞的內容、主旨也不會産生影響,考生只要按照平時訓練正常解題即可。記者 陳春怡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