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明代皇家宗室“課本”展出 訛字最少《史記》現身

時間:2014-10-30 10:59   來源:南京日報

明代皇家宗室“課本”展出 訛字最少《史記》現身

  《永樂大典》殘頁等一批珍貴古籍善本、皇室刻書、名家手稿等珍貴古籍近日正在南圖展出。在11月21日前,“冊府千華——江蘇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將分4批展出200部國寶級古籍,這是南京圖書館歷史上規模最大、珍本最豐、規格最高的古籍展覽。

  《永樂大典》僅剩一頁仍是國寶

  此次展出的200部珍貴古籍善本中,有宋本4部、元本3部、明本173部、清本20部,不少珍本是首次出庫與廣大讀者見面,其中就包括僅剩一頁的明內府所抄《永樂大典》殘頁。

  共計22877卷、分裝成10095冊的《永樂大典》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年間,此書在南京纂修完成後僅抄錄了一部,被稱為“永樂正本”,嘉靖朝重錄了一部稱為“嘉靖副本”。因為兩部《永樂大典》都深藏在皇宮,沒有刊印,流傳稀少,在朝代更疊、內憂外患中被偷盜、搶掠、焚燒,“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400余冊,且散藏於世界各地。南圖所藏的《永樂大典》雖只剩下一頁,仍是國寶般珍貴。

  昨天,記者在展廳看見了這紙殘頁。“它被貼在了新紙上,我們按照它曾經的模樣進行了修整。”南圖歷史文獻部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永樂大典》的開本相當大,現在我們看到的殘頁就長40釐米,如果是原件的話,估計能達到50釐米,比一般古籍大很多。”

  遺憾的是,這紙殘頁的內容到現在都未能明確。工作人員説:“《永樂大典》作為百科全書,其實就是對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進行註釋。我們只知道這張殘頁應該是對一個字的解釋。”

  明代皇家宗室“課本”集中展出

  此次展覽集中展出的明代藩府刻書也具有鮮明的特點。所謂藩府,是指明王朝分封的各個親王府。明代藩府刻書始於洪武末年,以嘉靖、萬曆兩朝最盛。這些親王因是皇家宗室,待遇十分優厚,加上明代提倡藩王讀經、誦經、習文、昌藝,故而宗室中大量藏書、刻書。藩府官屬中設有長史、紀善、伴讀、教授等職,相當於藩王的秘書與教員,其中不少是著名學者,刊書時他們又多任校對之役,因此藩府刻書有較好的編校人員,加之財力雄厚,刻書精準又鋪陳考究,堪稱最佳“課本”。

  此次展出的《史記》130卷,就是較有代表性的一部。它是秦藩王第十一代定王朱惟焯以“關中地僻,難得善本”為由,于嘉靖十三年捐資刻行,所用底本為宋健安黃善夫家塾刻本。此書與明嘉靖十三年晉府虛益堂刻本《初學記》訛字最少,清代學者均以為“極善”。

  記者 邢虹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