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葛劍雄:繼承傳統文化切忌混淆“精華”與“糟粕”

時間:2014-09-02 08:44   來源:文匯報

  文化的基礎何在?傳統文化如何創新?僅依孔孟之道,能否形成比較一致的價值觀?日前,葛劍雄教授接受本報採訪,從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解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應該吸收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資源

  文匯報: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您作為在歷史地理、中國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的著名學者,認為什麼是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有何特徵?

  葛劍雄:今天,對於文化,我們有各種各樣的解釋。但我認為,最基本的一點,還是應該按照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問題,文化應該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産、生活過程中,形成的規範、行為的準則、意識、制度、思想等等。所以文化的基礎還是物質的,不能脫離物質而存在。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如是説,“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我之所以一直強調這一點,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在農業社會中間産生的,儘管它也吸收了牧業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優勢,但總體是適應農業社會的。所以,面對工業社會、資訊社會,要把傳統文化完全不加改變地保留下來是不可能的。

  文匯報:回望中國近代百年曆史,傳統文化或被視作珍寶,或被視作糟粕,在您看來,對於傳統文化,如何才能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葛劍雄:繼承傳統文化,切忌混淆“精華”與“糟粕”。有些人只看到傳統文化中存在的糟粕、它對社會的消極影響,完全採取排斥的態度。無疑,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一種文化能夠長期存在幾千年,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只有適應社會,才能夠長期存在。對於合理的部分,直到今天、未來還是有用的,自然沒有必要捨近求遠,捨棄自己文化中的優秀資源,非要從外面引進。引進外來文化,還要面臨“再轉換”的問題,那是不可取的。

  同時,有些學者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把一些淺顯的學問,甚至一些糟粕的東西,都貼上“國學”的標簽,變身所謂“精華”。比如説《三字經》、《弟子規》,這些不過是古時的呆板課本,雖然人們在解讀時可以“豐富”其中的很多道理,但並不能説明它們今天完全適合我們的少年兒童,甚至成年人。

  文匯報:多年來,人們一直在探討經濟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的關係。在文化領域,一直也存在“引進來”、“走出去”的討論。從您對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的研究來看,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係是博弈,還是融合?

  葛劍雄:各種人類文化,各有韆鞦。今天,我們創新的資源、面向未來的資源,不僅來自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可以吸收外界的、西方的優秀文化。另一個方面,對於外來的優秀文化,也要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來應用。

  從這個角度看,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應該吸收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化資源,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理念。

  切忌把中國的和外來的、古代的和現代的都對立起來。一個國家在一定的歷史階段裏面,需要通過借鑒外來文化以彌補自身的不足。日本、韓國都很重視傳統文化,有些文化是他們從中國學去的,卻保留得比中國還好。事實證明,傳統文化的傳承並沒有影響工業化,也沒有影響經濟發展。明治維新後,日本廢棄了從中國引入的農曆,全面導入西方的西曆,但是卻沒有放棄原來的節日,春節、重陽節等風俗節慶都一起搬到陽曆的日子。中國人除夕前都要打掃,古人要在除夕夜裏舉行各種祭祀儀式。日本人同樣在除夕這一天都很晚出門,去神廟求護身符,家裏有小孩明年要考大學的,就去求個“必勝”的符,燒香求神庇祐,回來之後全家一起吃個過年面。日本人沒有改變過年的內容,只是把時間從舊曆年搬到了西曆的元旦這一天。西曆替代農曆,改變的只是計時系統。日本人認為時間調整過來,就可以和世界保持同步。

  唐朝時候,日本政府不斷派遣留學生、遣唐使來中國交流學習,有時遇到天災船沉,他們就立馬派第二艘船出來。經歸國留學生、遣唐使積極傳播,唐朝的律令、科技、儒學、佛教,乃至風俗習慣等,皆為日本國民廣泛吸收。遣唐使帶回唐朝京城的圖紙,日本的工匠就依樣畫葫蘆地複製一個;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直到現在日本的部還被稱之為“省”;日本人借鑒唐朝通行的楷書和行書的偏旁,創造了平假名、片假名;直到今天,日本天皇的年號還都是源自中國的經典。後來,日本人發現西洋物質文明更為先進,他們就開始全面學習“蘭學”。

  日語中有很多外來語,詞彙直接就是按照外語的發音轉化而來。然而,同時,漢字卻也有增無減。一些傳統漢字如今照樣使用。日本天皇每年都會公開聽一次課,老師都是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的漢學家,課程內容取自中國的四書五經。我認為,日本的例子可以説明,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對於外來文化應該是什麼時候最先進就什麼時候學習它,哪些部分先進就學哪些,這跟保留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沒有衝突的。

  在對待外來文化的問題上,我們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加以分析和判斷,從而做出合理的取捨。國粹主義和崇洋媚外都是錯誤的,都是不可取的。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一分為二的觀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分析方法來對待外來文化,這是我們今天開放的中國對待外來文化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