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元,《中國攝影》雜誌主編。(台灣網 發)
台灣網7月18日北京消息 “攝影”一詞源於希臘語 ,意為“以光線繪圖”。通常意義上,攝影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一般我們使用機械照相機或者數位照相機進行攝影。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攝影”一詞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當下流行的“隨手一拍”活動也帶動起了手機攝影的新風尚。因此“便捷性”便成了人們對攝影的新要求。近日,我網記者對《中國攝影》雜誌主編陳仲元先生進行了專訪,陳先生就“手機攝影”等相關問題跟我們分享了他的獨特見解,同時他表示將繼續徘徊在攝影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
陳仲元,《中國攝影》雜誌主編。1985年考入山東大學學習法律專業,隨後1988年開始在《中國攝影》雜誌做編輯工作。談及轉投攝影工作,陳仲元認為大學期間的學習使自己開闊了眼界,思維方式也發生了改變,這也對他日後從事攝影編輯的工作産生了重大的影響。從膠片時代到數位時代,再到現在的手機攝影,攝影作為一種平面造型藝術已經迎來了新的篇章。“從前攝影對於我們來説是一種職業技能,需要用到專業的設備、專業的人來完成一幅作品。而現在的攝影更像是一種生活技能,更多的也是以一種記錄的形式存在。”談到手機攝影,陳仲元認為隨著攝影文化的轉變,“方便、快捷”已成為其有別於數位攝影的標誌性特徵。不僅是便於拍攝,傳輸上的便利也讓手機攝影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粉絲。
“攝影向來被認為是一種與科技相連的形象記錄技術,對於攝影師那是一種手藝,對於一般人,攝影更多的是記憶。”陳仲元在《手機攝影筆記》一書中曾説過這樣一段話,而他也在不斷地記錄並記憶著。三年前當自己剛剛接觸手機攝影時,從最初用手機記錄停車位到後來的精美“大片”,陳仲元也是在一路拍一路琢磨。當談到手機攝影能否代替單眼攝影時,陳仲元認為沒有“替代”,只有“適合”。在更換鏡頭、影像品質等方面,單眼攝影比手機攝影更有優勢;而在方便實用、傳輸快捷方面,手機攝影則更勝一籌。隨著手機攝影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在被追問有沒有拍攝大片的“速成之道”時,陳仲元笑道,“就像寫作一樣,沒有什麼速成的方法。非要講,那就是多看”。
有人説攝影要麼是器材,要麼是技術,這一點在陳仲元看來是不完整的。“攝影作為一門藝術,當然需要精密的儀器和平面藝術造型等技術的輔助,但這些都應化有形為無形,融匯在攝影過程當中。”在他看來,發現的眼睛和靈動的心同樣也很重要。“攝影不僅可以讓我們回憶過去,同樣也可以讓我們幻想未來。就像我拍到一張大海的照片,既讓我回憶起了以往有關這片海的點點滴滴,又讓我對未來會發生的事情感到很嚮往。”在陳仲元心中,攝影已經不再是簡簡單單的記錄,更多的卻是一份記憶。
陳仲元曾説:“徘徊在攝影之中,是希望把攝影的這件事情弄懂,在攝影的這個遊樂園裏,不斷地尋找自己的需求,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樂趣,不用走出這個圈子,攝影便會愉快地伴我終生。”對於現在的他而言,除了樂趣,攝影還會給他帶來什麼呢?“我想攝影也讓我學會了執著與琢磨。”在陳仲元看來,從剛入行到現在,他在攝影這條道路上不僅付出了執著,也收穫了快樂。他表示,今後將繼續徘徊在自己熱愛的攝影之中。
“所謂的經典,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不斷翻閱的字典。”很多攝影愛好者們都喜歡向經典致敬,陳仲元認為經典固然好,但只有經典出新,才叫突破。最後,當談到想跟攝影愛好者們分享些什麼時,陳仲元笑道,“只有一句話:拍,拍照片,拍出好照片。”(台灣網記者 吳曉寒)
相關連結:專稿:手機也能拍大片!獨家解密手機攝影的那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