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百年孤獨》背後的翻譯“戰爭” 新版優勢無刪節

時間:2014-04-28 08:43   來源:華西都市報

  《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對中國文學發展産生巨大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馬爾克斯小説中文譯本的重要性,尤為重要。因為包括莫言、余華、阿來等深受啟發的諸多作家在內的中國讀者,多數不是直接閱讀該小説西班牙原文或者英文版,而是通過閱讀中文譯本,來欣賞這部偉大的作品。

  一個好的譯本,對於一個外國文學作品的命運,至關重要。壞的翻譯可以敗壞一個讀者的胃口,好的翻譯則可以為優秀的作品錦上添花。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除了講述的故事有足夠迷人和魔幻,其語言的獨特調子,也是讓讀者迷醉的理由。一個人喜歡一部作品,它的情節故事,可能會隨著時間流逝被淡忘。但它的味道、調子,卻有可能像童年吃過一枚特別可口蛋糕的味道一樣,被記憶牢牢捕獲。

  新譯者的心聲:“戰戰兢兢,勉力採集那微妙的調子”

  據稱,《百年孤獨》的情節,曾在馬爾克斯心中醞釀多年。某個晚上,馬爾克斯看到卡夫卡的《變形記》,讀到開篇,如聆天啟。他憶起童年時外祖母講故事的方式,終於找到敘述的調子,才有了《百年孤獨》的問世。新版中文譯者范曄曾對媒體描述説,“那是講故事人的調子,不動聲色,無論怎樣驚心動魄的情節在他那裏也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同時又煞有介事,帶著毋庸置疑的權威。”因此,面對這麼一個文筆、腔調如此講究、特別的作品,翻譯的‘調子’找準,將是非常重要。”范曄認為,他翻譯《百年孤獨》的關鍵是尋找這部作品的調子,找到它就成功了一半,“在《百年孤獨》諸多的主人公中,無形的敘述者,才是真正的主人公。這也是作品很大的魅力所在。我努力的目標是希望捕捉到這樣的調子,在我的中文裏面能夠呈現出來。”

  而這種對調子的把握,也被范曄自認為是自己翻譯這部巨著的最重要的著力點。他坦承自己,“與大師過招”,“戰戰兢兢,勉力採集那微妙的調子。書桌案頭,電腦屏上,常有穆時英、施蟄存、何其芳,王道乾、南山,白先勇、朱天文、董啟章、駱以軍諸位兩岸三地的前賢……每當文思枯竭,筆下的字符漸漸面目可憎,我時常乞靈于那些精彩的中文,不僅為學些恰切的詞彙,更多的是希求得以滋養,受到激蕩,然後再次上路,試著重新掌控文字的脈動。”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