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陽,四川德陽人,作家。著有散文集《激情人生》,長篇小説《何處是歸程》等。其中,散文《激情人生》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書香成都記者(以下簡稱“記”): 是什麼造就了你激情的生活態度?
黎陽(以下簡稱“黎”):我有一段在東方電機共青團擔任青年雜誌編輯的生活經歷。那時候我滿腦子想的是李大釗的那句話:“以青春之我奉獻青春之人類。”那個時候真是這麼想的。像我們那個年代的人,集體榮譽感、責任心都比較強。
除此之外,我從小就受中國經典文化熏陶,崇尚以儒家的精進之心對待自己的學業和事業,積極入世。從職業環境到文化環境,讓我把激情看作是我的人生態度,成為我的信念。
記:您的作品《激情人生》是基於什麼樣的標準被收錄在中學語文課本?
黎:這篇文章主要探討的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當時我還在當編輯,接觸到一些中學生,他們感嘆自己畢業就失業,對生活找不到方向,讓我心情很沉重。就是在那樣的心情下寫下這篇文章,給孩子們一些正向激勵。但我確實不知道入選課本的標準。
記:談談您喜歡的作家和作品吧。
黎:我很欣賞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的一句話,翻譯過來應該是:三種極其單純然而非常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那就是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人類苦難痛徹肺腑的憐憫。我認為,這是對“激情”比較精準的解釋。
我很喜歡的一部作品是《約翰克裏斯多夫》,對主人公頭疼的描述,作家羅曼 羅蘭可以用幾個章節。那種追求細節至深的精神,對我的長篇小説《何處是歸程》有很大啟發。以前我理解不了克裏斯多夫在物欲橫流的巴黎大街上抱頭痛哭,後來當我有了一些閱歷以後,才意識到人類在夢想的神壇坍塌後,內心無以言喻的絕望。好的作品是值得一讀再讀的。
記:《激情人生》從文學類型到內容商業氣息都很淡,您不擔心銷量嗎?
黎:我的作品都是性靈之作。我真沒有去想過用它們去賺多少錢,或者是迎合時代。我堅信,用真情寫出來的作品,一定會感染很多人。
記:您怎樣看待紙質出版物受電子出版的衝擊現實?
黎:一些零散的、碎片式的、記錄當下的紙質出版物,必然會受到電子出版物的衝擊。但是,專業性較強的、深度的、精美的作品,必然有出版的理由和存在的價值。其實這是一個淘汰的過程,只是因時代不同,淘汰的方式不同而已。時間會幫助我們留下珍品。
記者 楊曉蓓 圖片由今日閱讀書店提供
記者手記
婦女節當天,黎陽重回故里,做客今日閱讀凱丹店,與讀者暢談她的激情人生。黎陽的激情,從一會面就能夠深切體會到。在交談時,她能夠在保持較快的語速、清晰的邏輯、引經據典的同時,還能立即注意到前來捧場的朋友。與之前的作品一樣,《激情人生》裏的每一個字都是她的“性靈之作”——發自內心,出於真情。她並非暢銷書作家,也不去迎合商業化炒作。她就是要做自己,用自己對生活的激情態度寫書,去感染周圍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