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 中信出版社/ 2013
濃縮李光耀40多年的治國大道,習近平隆重推薦,基辛格作序——《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重磅出擊!有人説,李光耀一講話,各國總統、總理、外交官和企業首席執行官們都會洗耳恭聽。在本書中,李光耀直言不諱,以直白的語言表達了對多元文化論、福利國家、教育以及自由市場的看法。
《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本書萃取了李光耀的核心看法和言論,每一頁的每一個字都值得認真閱讀,但請讀者自行判斷。李光耀先生的言論會讓讀者們停下來仔細思考一番,這些言論也許會讓他們感到震驚甚至不安,但往往具有啟發意義。
李光耀的智慧並未局限于中美關係,還幾乎囊括了國際關係中的每一個挑戰。李光耀不僅僅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卓越領導人,他還以其強大的戰略洞察力被公認為一位思想家,讀者讀罷此書很快就會明白個中緣由。——亨利 基辛格
李光耀《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短書摘:
我對“和平崛起”這個詞語的第一反應就是對他們的智囊團説:“這個詞語本身就是矛盾的,任何崛起都是令人感到恐懼的事情。”他們説:“你會怎麼説?”我回答:“和平復興,或演進,或發展。”
一年前,一位70 多歲的中國領導人問我:“你相信我們在和平崛起上的立場嗎?”我回答:“是的,我相信,但有一點要説明。你們這一代人經歷過抗日戰爭、‘大躍進’運動、‘文革’和‘四人幫’,還見證了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過程。你們知道陷阱很多,而且知道如果中國要一帆風順地不斷發展,內部需要穩定,外部需要和平。然而你們給中國年輕人灌輸了太多對民族復興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思想……這可能導致不穩定。”
中國會成為一個議會民主制國家嗎?在農村和小城鎮有這種可能……中國人害怕混亂,總是表現出過分的謹慎。那將是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但考慮一下這些方面的變革還是有可能的。交通和通信越來越快、越來越廉價,中國人將通過旅行、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接觸到其他制度和文化,了解其他社會。
我不知道中國在雇用外國人才時能否克服語言障礙及由此帶來的困難,除非讓英語成為主導語言,就像新加坡一樣。在新加坡,孩子們先學漢語,然後學英語。他們可能十幾歲就去美國了,能説一口流利的英語,但他們的頭腦裏仍流淌著4000年的漢語名言警句。
我會把習近平歸類于納爾遜 曼德拉這一級的人物,他們有強大的情感自製力,不會讓個人的不幸和苦難影響其判斷。換句話説,他讓人印象深刻。
要成功地轉變一個社會,必須滿足三個基本條件:第一,堅強的領導;第二,高效的政府;第三,社會法紀。
以財産和地位為基礎的特權社會必須讓位給以個人能力和社會貢獻為基礎的社會,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只有鼓勵人們做出最大貢獻,社會才能實現進步。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一個人人平等、回報均等的社會……然而,我們雖然無法創造一個回報均等的社會,卻有可能創造一個機會均等的社會。
一個工業化的、強大的中國會不會像美國在1945 年之後那樣友好地對待東南亞國家呢?新加坡不確定,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等國都不確定。我們已經看到一個越來越自信並願意採取強硬立場的中國。
20 世紀,圍繞權力、影響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競爭把德、日拖入了兩場可怕的戰爭.……俄羅斯的錯誤在於軍費開支過大,民用技術投資欠缺,因此它經濟崩潰了。我相信中國領導層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如果你和美國開展軍備競賽,相當於自尋死路。所以,避免這一點,微笑著迎接未來四五十年。
我成長于三世同堂的家庭,這就不知不覺地使我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認為如果人人都爭做“君子”,那麼社會就能實現良性運轉。儒家內在的哲學觀念認為如果想要一個社會實現良性運作,你就必須考慮到大部分人的利益,社會利益必須優先於個人利益。
(以上書摘節選自《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