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枝花》
沈書枝 著
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年4月
前段時間浙江博物館展出豐子愷先生的《護生畫集》,去看的時候,陡然覺得沈書枝的文章就有豐子愷風俗畫的風致,有近代的氣息,捨棄掉了幾千年的沉重古老,卻保留了樸素與天真,但是對傳統又有一個基本的承續,沒有斷裂的感覺。
中國歷來有很悠久的散文傳統,那真是一天星斗,璀璨光華。以前的正經文人是看重文的,科舉取士也是以文為主。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韓潮蘇海,成為後世學習的圭臬,明清的時候,唐宋派、公安派,張岱的文章,都注重生活真趣,文章寫得真摯自然,到今天讀起來,情感仍然是鮮活健康明快的,數百年間竟沒有隔閡疏遠,美學上仍然給人很大的愉悅。
這個傳統在近現代也有很好的承續,周作人,沈從文、汪曾祺等大家,很多都是以生活中的小事情著筆,逸筆草草,而有閒趣。儘管時代在變,語言的形式也在變化,但在語言旨趣的追求和情感的依託上,則是一以貫之的。蘇枕書在給《八九十枝花》的推薦語中説:“沈汪風流,知堂情趣。”這是一筆就追述了家門,是很貼切的話。
另外一個對書枝的文章有影響的作家是廢名,現在廢名的名氣不是特別響亮,但他實際上卻是非常值得推重的作家。一方面在於廢名注重詩情和意趣,寫小説、散文也都是詩化的。二在於廢名對小兒女富有“同情心”,捕捉兒童的思想和情緒,他用兒童一樣明亮而敏感的眼睛觀察周圍世界,用兒童一樣簡單而準確的筆墨來記錄,他的文章具有天真的美。周作人曾説廢名的行文好比一溪流水,遇到一片草葉都要去撫摸一下,然後又汪汪地向前流去。這説得實在非常好。其實書枝行文也有廢名的特徵——“遇到一片草葉都要去撫摸一下”。書枝曾經跟我説他寫小時候的事情,常常是一整天窩在家裏不出門,讓思緒“昨日重現”,完全是回到了當年的小孩子的狀態,把當時的情狀一一復原,一絲不茍地勾繪出來。
金聖嘆説:“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語言元素的組織運用一直是綴文成篇的首要法門,然而現在文學界的人卻並不在意。書枝文章一個好的地方,就是來源於她對傳統詩文的深切體悟和掌握運用。比如説,我很喜歡她的一篇名為《菱蕩》的散文,其中寫道:
塘水的甦醒是和春日楊柳的萌芽結伴而行的,清冷的雨,燕子的黑影,紫雲英的花,塘水盪漾,從冬日累積來的深青逐漸稀釋,變成一點一點明亮的淺青。漸漸觸手也成溫柔,從孵坊裏捉來的小鴨子,頭上染了紅綠顏色,放到塘裏,這時野菱的苗便從水底浮了上來。最初是在遙遠的塘水中央,還很單薄的一小片,不知什麼時候便密密延展了大半塊塘。水塘旁偶爾也生出幾棵,纖細的莖上浮著如花一朵綠菱,很像是放在水裏的風箏。我們把它撈起來,很珍惜地翻過來看一看,還太早了,連菱花都不曾開,菱角的夢都還沒做呢。……父親下塘拉水草時碰斷了一枝,撿上來給我玩,萍蓬花的氣味卻並不好聞。
“塘水的甦醒是和春日楊柳的萌芽結伴而行的”,就是“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這一名句意境的化用,“清冷的雨,燕子的黑影,紫雲英的花”是三個散點的名詞,文氣顯得散淡,“從冬日累積來的深青逐漸稀釋,變成一點一點明亮的淺青”,半個句子壓著另外半個句子,仿佛是“深青”“淺青”顏色的層疊對比。後面寫道把菱花重新丟到水裏:“菱花都不曾開,菱角的夢都還沒做呢。”是一句非常有神采的話。要是我,是絕對想不到來説一下“菱角做夢”這樣飛揚的通感式的比喻。而到最後,在所有的絮雜之後,突然補記一筆,“父親下塘拉水草時碰斷了一枝,撿上來給我玩,萍蓬花的氣味卻並不好聞。”雜進來一件事情來作結,句子簡短明利,“氣味卻並不好聞”,在所有愛惜珍重的情感裏,加入了一種否定式的情緒,仿佛沖淡了單純景物描寫沉溺繁冗的氣味。
“菱角的夢”這樣一種寫法,體現了一個作者思想和文字的氣質。那麼,屬於書枝文字的精神氣質是什麼呢?要我説就是少女氣,底子就是那種生活在鄉間地頭的小姑娘真切的情感。她仿佛是我小時候遇到的那些低年級的小姑娘伢,她們不太跟我們男伢子玩,跑又不太跑,跳又不敢跳,喜歡畫片啊,花草啊,花衣服啊,聲音輕柔好聽,動不動就哭鼻子,但對於我們來説,這是另外一個世界的東西,我們那時候是不知道這樣的丫頭片子在想什麼的。
《八九十枝花》裏寫了很多農村的事情,這是一種“有情”的記錄。我們這一代人怎麼來看待農村,對農村又寄託了怎樣的情感和認知呢?我想,不僅要有來自於科學的分析,更要有一種心智和情感的關照。我們之後的人看到《八九十枝花》,會覺得它像是這一代人一種寶貴的情感遺存。就像是唐代的戍關邊塞沒了,宋代的縴手破新橙沒了,但是當時人的情感還活在唐詩宋詞裏。從史學研究和名物考證入手,是一種科學嚴肅的考察,而留存在文學裏的,有一種情感情緒的鮮活與生動,它照樣也會很有價值。
然而,“好則好矣,了則未了”。書枝語言的錘鍊、情緒的把握,已經是到了很高的水準,高軍老師總結説:“綿密和靜”是她行文的特徵,這個也是大家公認的觀點,可這個事情也有兩面。她的句子短了,段落卻長了,有一種情感的盤亙和沉溺。正像夏天的時候,小姑娘們把梔子花別在蚊帳裏,梔子花已經萎謝了,她們還是不捨得丟棄一樣。對於書枝來説,情感上可以再灑脫利落些。畢竟梔子花過後,還有更多的花可供擷取、愛惜。相信《八九十枝花》後,不斷有新的簇簇繁花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