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法文版《安妮日記》 有苦難有陽光有堅持

時間:2013-04-07 09:30   來源:新京報

  《我十五歲,還不想死》

  作者:(法)阿爾諾迪

  版本: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9月

  定價:26.00元

  書評人:劉蔚

  二戰末期的布達佩斯,蘇軍包圍了這座城市,向守城的德軍發起了猛烈進攻。一群本來素不相識的人為了躲避隨時可能掉到頭上的槍林彈雨,不約而同地藏到了地窖裏。他們中有吝嗇的看門人夫婦,帶著嬰兒的單身母親,被戲稱為“醫生先生”的醫科大學學生,把首飾全部挂在脖子上的銀行家遺孀,斤斤計較的餐館老闆娘,總標榜自己“中立國國籍”的檢察官夫婦,將黃色星形標誌藏起來的猶太人,等等。其中還有一位15歲的少女和她的父母。她堅持每天寫日記,記下她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戰後,她將這些文字整理成書發表,它們忠實地記錄了在布達佩斯包圍戰的殘酷歲月裏,普通民眾遭遇的恐懼、苦難、抗爭以及主人公全家後來逃亡奧地利的經歷。這部作品被譽為“法文版的《安妮日記》”,它,就是由法籍匈牙利女作家克裏斯蒂娜阿爾諾迪創作的自傳體小説《我十五歲,還不想死》。

  當戰爭、饑餓與死亡威脅人類,人性中的美醜善惡會最本真地流露出來。餐館老闆娘為了得到三分之一的麵粉,貢獻出了幾聽罐頭,為大家做了一頓“紅燴牛肉”。但當發現熱心的皮斯塔錯將石膏當麵粉拿回來之後,她異常瘋狂和猙獰地爆發了:“你們剛才吃的不是牛肉,只不過是馬肉……迦納爾街上有匹死馬,我們用從它的腿上割下來的馬肉做了這頓飯。現在你們好好享受吧,好好享受你們吃進肚子裏的那些爛肉。”皮斯塔冒著危險帶回了一對無家可歸的情侶,大夥對他們表達了善意和祝福,那位喜歡教訓別人的檢察官卻訓誡他們,只有結了婚才能住在一起。“我”全家歷經艱辛逃到奧地利,在餐館吃飯時,發現他們事先換來的奧地利先令已退出流通變成一堆廢紙,立刻招來了服務生充滿敵意的眼光,母親用她唯一的戒指付賬後,他又懷疑是假的,讓對新生活充滿期待的“我”的心中一開始就蒙上了陰影。

  在這艱難困頓的時刻,一位普通的匈牙利士兵皮斯塔的出現,宛如一縷美麗的陽光,照亮了大家居住的混亂陰暗的地窖。他的臉上總是挂著孩子般無邪明朗的微笑。他把自己的食物分給眾人,在轟炸最猛烈的時候冒著危險幫“我”找回那本還未讀完的巴爾扎克小説。他幫大家去尋找食品和水,帶領大家向被炸毀家園的人伸出援手。面對生病的檢察官懷疑他是逃兵的非議,他不介意,反而去弄來止痛藥給檢察官用。為了給在地窖中舉行婚禮的新娘弄一頂頭紗,他甚至付出了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在15歲的“我”的眼中,皮斯塔不但是個英雄,而且是天使,給苦難中的人們帶來生的希望與活下去的勇氣。作者用樸實無華又飽含感情的筆觸描寫他的善良、他的勇敢。“我”和父母在邊境的開闊地逃往奧地利的一剎那恍然大悟,在她緊張恐懼的日子裏,出現在她夢中用手指輕輕撫摸她的人就是皮斯塔,是他在冥冥之中引導著他們全家擺脫黑暗和死亡,奔向新的生活。

  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就是因為人性的存在,人有善惡美醜的觀念。哪怕在最黑暗、最殘酷的時刻,人性中良善的光芒還是會頑強地閃耀出來。“我”好不容易弄回半桶水,卻首先向一匹受傷的馬走去,當它顫抖著大口大口地喝水時,“我”的心裏充滿了幸福的感覺,也看見了馬的眼睛中流露出的感恩的眼神。神父在炮彈的爆炸聲中為那對年輕的戀人伊芙與加布裏埃爾主持了婚禮,勞德瑙伊先生把自己珍藏了五個多月、一直捨不得吃的橙子送給了他們,儘管它已徹底失去了水分。伊芙轉身又把它送給了伊露絲的孩子。人性之善還會超越種族和正義,使黑暗中的世界不至於絕望和徹底沉淪。一位匈牙利人想跳到火車上,卻撞到了水泥墻壁,火車上的蘇軍士兵情不自禁地探出身子,想把他拉上來,結果他還是被碾死了,目睹這一幕的女人們嗚咽抽泣,男人們掉下了眼淚,一位蘇聯士兵捂住眼睛,向天空鳴槍。因為,這位不知名的匈牙利平民的慘死喚起了所有人心中的悲憫與恐懼之情。

  這就是人性的真實,人性的複雜。《我十五歲,還不想死》記錄了這種真實和複雜,這正是它能夠打動人心、發人深思,並成為20世紀文學經典的關鍵所在。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