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老無所依》:一本熾熱的殺戮之書

時間:2013-01-04 13:28   來源:百道網

  《老無所依》 (美)科馬克麥卡錫 著 曹元勇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2年8月版

  科馬克麥卡錫(1933-)是美國大師級小説家,他的小説《路》(2006)曾獲普利策獎,《血色子午線》(1998)被《時代》週刊列入美國近二十五年來最好的小説。由本書改編的同名電影曾于2008年在全球公映,電影為觀眾留下一個再難忘掉的殺手形象——藍得像天青石一樣的眼睛、既炯炯有神又高深莫測——讀這本小説相當於閱讀那部電影的紀錄。

  科恩兄弟將原著刪剪成“殺手追殺撿黑錢牛仔”的單線故事,並使部分情節更簡明,但將原著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氛圍保存得非常完整,而且還把老警長賦予作品史詩性的那些獨白也用“話外音”的形式拷貝下來,只是刪去了警長貝爾對自己在二戰期間拋棄戰友的事件的懺悔,這段懺悔加深了警長對自己無能為力的作為的內疚。

  這是作者出版的第十本書,是他72歲創作的作品,文風成熟硬朗,一個引號都不用,乾乾淨淨的對話和內心獨白混在一起就像剔去了骨頭和肉只留下了皮。而在內容上,他也在追求簡練的最高境界。在他的邊境三部曲(《駿馬》、《穿越》、《平原上的城市》)裏,還有一些感情戲和奇遇記;《老無所依》就是一本熾熱的殺戮之書,一起死亡接著一起死亡,所有無關生死的事務都被縮減得接近於零。

  殺手和牛仔都有直截了當的動機,如無必要只用錢和槍説話,他們之間的廝殺驚險、緊張,沒有多餘的動作。小説裏最細緻(甚至帶一些浪漫氣息)的情節在於角色對自己傷口的小心處理,這種細緻的“清創”描寫是科馬克麥卡錫小説中最常見的情節,它不僅增強讀者對殘酷的認識,也將兩次廝殺焊結成一個整體,突出了事件的不可逆轉性。《老無所依》中的摩斯就曾做過焊工,焊工是所有粗活裏最細緻的工種之一。

  科馬克麥卡錫在本書裏明確地批判了美國的“重商主義”的道德觀(金錢至上),他認為美國社會將在這種道德觀中陷入崩潰,信奉它的人會死在自己的車裏,並被丟在荒漠裏(就像那群火拼死掉的墨西哥毒犯)。書裏警長貝爾還向一位律師追問他是否知道“瑪門”,瑪門本意是財富之神,《新約馬太福音》(6:24)裏説“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你不能又侍奉上帝,又侍奉瑪門。”

  因為在書裏經常引用《聖經》的思想,科馬克麥卡錫又被批評家稱為後啟示錄作家,即通過末世論和描寫末日景像來改良大眾的道德觀的作家。本書描述的也是一個末日審判的恐怖景像,殺手齊格也是被當作一個末日判官的形象來塑造的,在故事的開頭警長貝爾就被指明瞭。

  除了預言末日判官的到來,警長還感嘆於世風日下,暴力犯罪越來越兇殘、嗜血,“除非一把柯爾特手槍能夠擺平的事之外,警察無能為力”。先前犯罪多源於衝動,罪犯會接受道德感化;後來壞人仍會小心地遵守規則(就像那些黑幫分子);再到後來,規則也不起作用了。只要錢夠多,人隨時準備鋌而走險。規則只是使正派人更安份守已而已。

  牛仔摩斯在小説裏有三次失敗的守規行為,第一次是給那個他奪其槍的墨西哥毒犯送水,第二次在小旅館裏放走了齊格,最後一次則因為路上搭便車的一個小女孩送了命。確實是這些行為規則使他送了命,另一名殺手威爾斯也比較守則,他認為自己很聰明,對本行的業務和規則更精通,但最終卻被齊格殺掉了,齊格對他説:“如果你因遵守規則而被帶到我面前,那麼規則對你又有什麼用呢?”

  齊格不僅蔑視大眾規則,而且嚴格執行自己的原則,將自己的原則淩駕於大眾規則之上,不僅不為金錢所動,而且為了懲罰而懲罰,即使是一個可憐的寡婦。並且在殺戮之後逃之夭夭、不知所蹤。這是一本寓言小説,也是一本一位七十多歲老人寫的後啟示錄,這樣的書在世界上並不多。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