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紗》:毛姆剖析人性三大力作之一 
  ★同名電影《面紗》小說原著 
  ★愛、幻滅、生死、背叛、別離,毛姆最具爭議作品 
  ★女性精神覺醒經典讀本  
  ★毛姆剖析人性三大力作——《刀鋒》《面紗》《人性的枷鎖》 
  版權信息 
  《面紗》 
  The Painted Veil 
  【英】薩默賽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著  
  阮景林 譯 
  重慶出版社 2012年5月 (「重現經典」係列) 
  定價:32.00元  
  ISBN:978-7-229-05023-8 
  本書特色 
  同名電影《面紗》小說原著 
  愛、幻滅、生死、背叛、別離,毛姆最具爭議作品歐普拉讀書俱樂部推薦 
  女性精神覺醒經典讀本 
  毛姆剖析人性三大力作——《刀鋒》《面紗》《人性的枷鎖》 
  作者簡介 
  【英】薩默賽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W.S.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曾先後就讀于坎特伯雷的國王學校和德國海德堡大學,後到倫敦聖托馬斯醫院學醫,並取得外科醫師資格。 
  他的首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于1897年發表。1915年,他的傑作《人性的枷鎖》問世,1919年《月亮與六便士》的出版確立了他作為長篇小說家的地位。他的其他著作有長篇小說《刀鋒》、《面紗》,旅行札記《在中國屏風上》,及各種散文、短篇小說集等。1903—1933年期間,他創作了近30部劇本,深受觀眾歡迎。 
  毛姆被公認為20世紀在全世界范圍內流行最廣、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之一,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他的小說機智、幽默,常在譏諷中潛藏對人性的憐憫與同情。1952年,牛津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1954年,英王授予他“榮譽侍從”的稱號。 
  內容簡介 
  容貌嬌美而又愛慕虛榮的英國女子凱蒂,為了避免自己變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醫生瓦爾特費恩的求婚。她離開了上世紀20年代倫敦浮華而空虛的社交圈,隨瓦爾特遠赴神秘的東方殖民地——香港。 
  對婚姻感到不滿和無趣,凱蒂開始悄悄與令她芳心搖動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面對不忠的妻子,瓦爾特決定舉家前往霍亂橫行的中國內地行醫。在遙遠美麗的異鄉,他們每天與死亡和絕望擦身而過,經歷了從未體驗過的情感波瀾…… 
  在愛情、背叛與死亡的漩渦中掙扎的凱蒂,親歷了幻想破滅與生死離別之後,終將生活的面紗從她的眼前漸漸揭去,從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長之路。  
  編輯推薦 
  《面紗》是毛姆寫于1925年的作品,是他最受讀者歡迎卻也最為評論家所詬病的作品。小說名源自雪萊的一首詩The painted veil中“請別揭下這謂之生活的華麗面紗”一句。“面紗”即意指人類生活中所戴上的虛偽面具。書中的許多人都戴著面紗生活,與電影相比,小說的主題顯然是批判諷刺人性而非歌頌偉大的愛情。 
  小說在結尾讓凱蒂意識到女人的一生不能只是為了和男人睡覺並依附于他———“唯一彌足珍貴的是對責任的愛,當愛與責任合而為一,你就將是崇高的,你將享受無法言表的幸福。”——而在今天來看,這個結尾實在不夠現實,也不夠公平———沒有人應為自己的錯誤永遠背負十字架!  
  精彩評論 
  一對英國夫婦經歷情感危機之後,來到中國內地的霍亂疫區救治病人與孤兒。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貴州湄潭政府缺席,社會松散,人情冷漠。小說中“一盤散沙”的慘景至今仍然具有振聾發瞶的力量。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  陸建德 
  《面紗》以其悲天憫人的情感關照,以其對道德衝突的敏感解析,以其對人性的尖銳反諷,以其對人類欲望、恐懼和悔恨等內在世界的準確建構,而成為一部藝術的傑作。 
  ——《觀察家》 
  回首現代作家,毛姆給了我最為深刻的影響。 
  ——喬治奧威爾,《1984》作者 
 
  點擊閱讀相關新聞: 《面紗》:毛姆剖析人性力作
  點擊閱讀精彩書摘: 《面紗》
  點擊在線閱讀:     《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