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80後集體回憶》

時間:2011-03-02 09:08   來源:中國網

《80後的集體回憶》 楊柳著 當代中國出版社 定價:29.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從2006年開始在網路上瘋狂轉載的“李雷和韓梅梅”貼子的原創者,集合一批有著共同回憶和懷舊心境的“80後們”,從兒時的吃、喝、玩、樂、學等各個方面進行“集體回憶”。從個體的角度,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個人的經歷和情感,這種抒發是個體的,卻可以折射出一代人的光芒,成為一代人無法遺忘的回憶。

  作者序

  2006年的春天,我在香港念大學。某晚我照例在天涯社區閒逛,看見一篇討論初中英語教科書的帖子,李雷和韓梅梅這兩個自從初中畢業就幾乎再也沒在我腦子裏出現的人物,突然又回來了,一下子我回憶起好多當年上英語課和同桌以及前后座同學之間的趣事。我一直有寫部落格的習慣,所以一時興起,就把當年瞎編亂造的李韓情事寫進了部落格。當時那篇文章不僅寫了我們幻想的英語教科書中人物之間的關係,還寫了我的英語老師,以及我們班英語課上發生的搞笑事情。這篇部落格文章不知被誰掐頭去尾地轉載了,轉來轉去,一直到2007年下半年,我忽然發現,這篇流行于各大網站論壇的帖子裏部分內容,不就是我的那篇文字嗎?

  2008年夏天,我大學畢業,收到了美國某所大學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在香港潮濕悶熱的天氣裏,我像一隻小螞蟻在學校、宿舍、各個政府機關和美國大使館間奔波,每天忙於畢業、準備各種文件、申請簽證、打包行李的雜事,又沉浸在離別傷感中不能自拔。有一天我的部落格收到一條消息,一位自稱是《南方週末》報社記者的人,説在寫關於80後對英語教科書集體回憶的報道,在網上搜索後發現那個帖子的內容最早出現在我的部落格上,想採訪我。我有些驚訝,問那位記者,這個李雷和韓梅梅的惡搞,都提升到“80後集體回憶”這個高度上來了?太誇張了吧?她説可不是嗎,李雷和韓梅梅現在可火了,還出了品牌,已經有T恤、文具、漫畫等産品了。

  當時的我真沒想到報道出來後,影響還挺大的。因為提到了我的名字,我特意讓我媽買了10份《南方週末》,送給親戚朋友。大家紛紛表示,看不懂,不明白文章想表達什麼。這時,我才意識到,李雷和韓梅梅,只屬於我們80後,也只有我們懂。當年的那些紅封皮的課本,“五講四美好青年”的人物設定,一遍一遍根本不過腦子的“How are you?I’m fine,and you?”的誦讀,同學之間根據課本的即興發揮和無聊樂子,甚至課本上的塗鴉,如今已經變成一種很難解釋清楚的東西,在觸動著80後共同的神經末梢。

  這之後有挺多媒體和我聯繫,話題也圍繞著李雷和韓梅梅,試圖挖掘這裡面的深刻含義,甚至有記者打電話給我説,有專家評論,李雷和韓梅梅事件體現了80後當年的“性壓抑”。我説真扯淡,這專家一定是50後。

  雖然我大學的第二專業是社會學,但我一直認為,很多事兒如果非從社會學的角度去挖掘深度,不免有點做作和假學究。並不是任何事情都有深刻含義的。所以我開始抗拒媒體關於李雷和韓梅梅的一窩蜂似的炒作。那時我的部落格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好幾條媒體發來的資訊,但只有一條資訊讓我真正興奮起來,當代中國出版社的一位編輯問我,能不能就著這股勁兒,寫一本關於80後集體回憶的書?

  我平時雖愛寫寫讀讀,但自我感覺總沒正形,登不了大雅之堂。雖然自知沒能力寫書,可80後集體回憶這個題目,又深深吸引著我,每天不管手頭做什麼,腦子裏總會不由自主想起小時候的各種事,回憶的閘門一打開,真是翻江倒海。可我對這本書還是很迷茫,80後集體回憶包括什麼?生活有這麼多層面,吃喝玩樂上學放學,如何一一涵蓋?中國這麼大,北京小孩兒喜歡的、愛玩的,上海小孩兒可能並無共鳴。80後這個概念又太模糊,1981年出生的和1989年出生的人,生活經歷大有不同。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