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那多新書聚焦流浪漢命運

時間:2010-11-26 09:58   來源:京華時報

  青年作家那多(右圖)長篇小説《亡者低語》日前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該書是“那多手記”系列的第十二部,小説以上海“釣魚執法”為背景,講述了多個城市流浪漢神秘失蹤的故事。昨天,那多接受採訪時表示,流浪漢是一個被社會忽視的人群,他們游離于社會主流之外,但他很感興趣。作為“文二代”,那多很為自己的身份自豪。

  >>新書

  聚焦流浪漢之命運

  《亡者低語》是那多懸疑小説“那多手記”系列第十二部。在小説中,記者那多奉命調查“上海釣魚案”,在調查過程中不經意發現城市流浪漢神秘失蹤,近而發現失蹤案與數年前逃掉的“太歲”有密切聯繫。只是這一次,事情更加複雜。神秘的失蹤案、離奇的死亡案件、不可思議的異現象、生物的莫名變異……冥冥中似乎有一雙無形的手操控著一切,看似毫無關聯的事情,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隨著那多對案件的深入調查,真相相繼浮出水面。

  談到緣何新作關注城市流浪漢,那多解釋説,他對這一被冷落的群體充滿好奇。“對很多都市人來説,他們不關注流浪漢。他們的一致心態是,流浪漢是死是活,事不關己,最好不要看見流浪漢或乞丐。似乎流浪漢群體是另一個世界。”那多説,“我就在想,如果流浪漢世界發生了一些比較可怕的事情,謀殺或是什麼,到底有誰會去關心。我想可能流浪漢自己都不關心,因為他們彼此並不是親人。警察可能會關心,但因為警力有限,也未必持續關心。出於這一想法,我就以‘上海釣魚案’為背景,引出流浪漢相繼神秘失蹤的故事。”

  三年前出版長篇小説《紙嬰》時,那多曾表示不再繼續“那多手記”系列創作,對於此次回歸,他説主要是應讀者要求。“我每次去書店簽售時,總有讀者追問什麼時候出版下一部。這個系列寫到今天就像一塊肉一樣長到我身體裏,與生命連成一片,放棄實在可惜,就決定繼續延續這個系列。”那多説,今後,他會一手寫“那多手記”,一手寫類似《甲骨碎》《百年詛咒》這樣的懸疑推理小説。

  >>懸疑

  邏輯性不強是軟肋

  “那多手記”至今已出版12部。回憶最初的創作,那多説,他是受到了衛斯理和倪匡的影響。“我覺得他們開創的這個形式很吸引我。這類小説故事和結構都非常簡單,但它有非常出乎意料的結局。而且,他們會用自己的想像去解釋這個世界。”那多説,他上中學的時候,看了上百個衛斯理寫的故事,在他的影響下開始寫懸疑小説。

  在國內,懸疑小説、武俠小説等類型文學一直沒被主流文學界所重視,各個文學獎項更是與它們無緣。對此,那多並不在意。他説,其實“類型文學”沒什麼不好,寫作這類題材的作家千萬不能妄自菲薄。舉個明顯的例子,好萊塢電影説到底就是類型電影,它的套路細緻而嚴格。類型小説也是這樣,只要寫好了,一樣會受到讀者青睞。在那多看來,現在懸疑小説不被主流文學界看好只是暫時的,總有一天會看好。何況寫小説這件事,原本就與評獎沒有關係,得不得獎不重要,重要的是讀者喜歡。把脈中國的懸疑小説,那多認為,故事邏輯性不強,是當下國內原創懸疑小説最大的軟肋,把這個最基本問題解決了,一切就都好辦了。

  那多認為,倘若中國小説真正被歐美世界接受,類型小説或懸疑小説是最有可能的。因為它翻譯難度低,作者關注的是如何把故事講好,大凡只是把故事翻譯好就簡單多了。余華、莫言等作家的作品在翻譯過程中會遇到嚴重的語言問題,一旦翻譯不好,小説的魅力將大打折扣。那多認為,在中國現有類型小説中,相對成熟的還是懸疑小説,“我是一直想能夠寫出可以進入亞馬遜、紐約時報排行榜這樣的懸疑小説的”。

  >>“文二代”

  傳承理想值得尊崇

  那多是《萌芽》雜誌主編、作家趙長天的兒子,不折不扣的“文二代”。作為“文二代”,那多覺得這個傳承是很自然的現象,“我覺得就像一個莊稼漢的小孩,從小看著他爹在地裏幹活,他自然而然就會幹農活了;一個在車間里長大的孩子,看著他爸在車間擺弄,他一定動手能力特別強,一定也會擺弄一些小收音機、小無線電之類的一樣。一個生活在作家家庭裏的孩子,從小看到的就是這些東西,有那麼多書去讀,能看到他在看什麼書,看他寫什麼,看到他和其他作家交談,這種耳濡目染的效果是相同的。”那多説,好在“文二代”傳承的是文化,不像“富二代”繼承的是財富、“官二代”傳承的是權勢。“文學是一種理想,值得大家尊崇。”那多説,他為自己是“文二代”而自豪,如果有可能,他還想把兒子培養成“文三代”。

  不過,那多坦言自己在寫作上並沒有得到父親太多指導,原因是他們寫的東西各不相同。“我在寫小説之前寫了很多雜文和散文。最初,我寫完會給他看,他會提出一些修改意見。後來,我寫的小説多起來,他也就沒有精力和時間指導我了。”那多透露,父親其實很不希望他成為作家,因為在那樣的年代,寫小説是一件很枯燥而痛苦的事,版稅、稿費非常低,又很辛苦。沒想到今天作家的日子又好過起來,也就任他自由發展了。

  本報記者卜昌偉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