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承載》揭秘故宮國寶在戰火中的驚險經歷

時間:2010-10-12 08:45   來源:文化中國

長篇紀實文學《承載》面世

  全面探尋世界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文物遷徙

  首次揭秘中國故宮國寶在戰火中的驚險經歷

  一部記載故宮文物在抗日戰爭中萬里大流遷的長篇紀實文學《承載》,今天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並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了該書的首發式。

  今年是抗戰勝利65週年,又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85週年。該書的出版,既是對抗日戰爭的紀念,也是為故宮博物院送上的一份生日禮物。

  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外遷這段歷史,雖然有許多當事人在之後的幾十年中寫了一些回憶錄和文章,但幾乎都是零星的、片斷式的追憶,少有全面的、詳盡的記述。章劍華先生長篇紀實文學《承載》首次全景式地展示了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

  “九 一八”事件爆發,北平岌岌可危,紫禁城風聲鶴唳。為了保護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為了使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起來的文物珍寶免遭損毀,故宮博物院毅然決定實施故宮文物南遷。1933年2月5日,承載著文化使命,承載著民族重托,承載著千年文明,承載著稀世珍寶,一列滿載2118箱文物的火車離開北平,急速向南行駛,拉開“文化抗日”、“文物長征”的序幕。之後,又運出4批,共計13427箱。這些故宮文物先運抵上海,後運到南京。“七七事變”後,存放在南京的故宮文物又被迫分南、中、北三路踏了遙遙無期、萬里迢迢的西遷之路,先後輾轉了大半個中國,歷經了日機轟炸、土匪攔截、敵特跟蹤以及激流衝擊、山道險峻、生活困苦等艱難險阻,使故宮文物沒有一件被戰火焚燬,沒有一件在途中損壞和丟失。在故宮文物南遷、西遷過程中,以馬衡、易培基、徐森玉為首的一批中國優秀知識分子,抱著“文化之根在,中國不會亡”的信念,立下“文物在人在,文物亡人亡”的誓言,在另一個戰場上進行了一場艱苦卓絕、沒有硝煙的“文化抗戰”,他們用心血和生命保護著珍貴的故宮文物,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時代壯歌!

  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給《承載》首發式發來賀信:“欣聞章劍華同志長篇紀實文學《承載》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並在故宮博物院舉行首發式,謹表示熱烈祝賀!發生在70多年前的故宮文物南遷,是世界戰爭史上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文物遷徙,以易培基、馬衡等一批中國優秀知識分子,抱著“文化之根在,中國不會亡”的信念,立下“文物在人在,文物亡人亡”的誓言,帶著萬箱國寶行程萬里,歷經了千辛萬苦、千難萬險,用自己心血與生命捍衛中華文化的尊嚴與安全,基本上完整地保存了這批國之瑰寶。故宮文物南遷的悲壯行程以及這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故宮文物守護者的氣節和精神真是感天動地,韆鞦稟然!作為一種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産,它與故宮那些難以估價的國寶,交相輝映、光芒不熄。劍華同志把這段波瀾壯闊卻又鮮為人知的歷史,用紀實文學全景式地記載下來,填補了一個空白,既表現了老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使命,也體現了當今文化工作者應有的責任,具有珍貴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承載》一書得到了故宮博物院鄭欣淼院長的肯定:“回顧抗戰時期文物南遷這段歷史,我們會發現,故宮文物的安危是和中華民族共命運的,是和中華民族的感情結合在一起的。章劍華先生的《承載》,回顧了前輩保護故宮瑰寶的史實,是全景式記述文物南遷的一部具有史料價值的紀實文學作品。”南京博物院龔良院長則認為:“在故宮文物南遷過程中,南京市一座具有特別意義的城市,文物數次在我院朝天宮庫房匯聚、分散。在艱辛的南遷路上,雖然一路危急,但是故宮人與中博人臨危不亂,保護文物、科學研究、開辦展覽,均井然有序,堪稱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跡。章劍華先生的《承載》,真實地再現了保護故宮文物的那些人、那些事,引發了我們對先輩們的懷念和景仰,增強了我們保護文物的時代責任感。”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聶震寧高度評價《承載》一書,認為本書所展現的中華民族韌性精神和文化品格在今天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文藝批評家王幹在首發式上發言説:“《承載》雖然講述的是歷史上的傳奇,但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深邃的歷史眼光,看到了在文物遷徙這樣看似戰爭軼事背後的民族精神的文化傳承。《承載》將書名取名為“承載”,就是意識到這些文物本身承載的歷史分量是沉重的,承載的文化分量是沉重的。而遷徙這些文物的過程也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承載。”

  當年參加故宮文物南遷的故宮人後代莊靈、歐陽定武等也在會上介紹了父輩為保護故宮文物所經歷的艱難困苦和所作出的犧牲。該書作者章劍華在研討會上談了自己的創作經過和體會。他説:“由於工作上的原因,我對故宮文物在抗戰中輾轉外遷的歷史時有耳聞,日積月累,便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我逐漸感到,這段歷史、這個事件,其難度、其艱苦卓越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其意義,決不亞於戰場上的拼殺與流血。這促使我想更多地了解和深入地研究這段歷史。於是我蒐集了大量有關資料,進行深入研究;向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院長請教,採訪當年參與故宮文物外遷的老人,與老一輩的故宮人的後代進行交流;利用出差的機會走訪了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當年故宮文物外遷的部分路線和貯存地;多次到朝天宮庫房察看當年的南遷文物和原有的包裝箱等。在此基礎上,我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著手寫作這部長篇紀實文學,試圖全景式地還原和展示這段鮮為人知卻是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雖然是採取紀實文學的筆法,但我儘量依據真實的史料,力圖做到主要事實、主要情節、主要人物的真實性。當然,為了避免過去記述中“見物不見人”的情況,文中有些還原、想像和虛構的內容,但這些都是建立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屬於紀實文學允許的範圍之內。”

  據悉,章劍華先生是江蘇省文化廳廳長,同時兼任江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