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總統styel》

時間:2012-11-14 08:44   來源:新華讀書

  【基本資訊】

  作  者:弗雷德 格林斯坦 著

  出 版 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1-1

  【內容簡介】

  富蘭克林羅斯福,一位將權力在美國歷史上擴大到極致的輪椅總統;貝拉克奧巴馬,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從羅斯福到奧巴馬,共13位美國總統入主白宮,他們的截然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影響著美國乃至全世界的面貌。

  誰是好總統?誰又是壞總統?他們為何成功?又有何敗筆?

  本書獨闢蹊徑,以生動的語言、精確的分析和豐富的細節,刻畫了從羅斯福到奧巴馬13位當代美國總統形象,揭示他們成為總統的人格秘密。

  【作者簡介】

  弗雷德格林斯坦,現為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榮休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曾任國際政治心理學會主席。他是當代美國總統研究最傑出的學者之一,2004年獲得美國政治學會的年度“總統研究終身成就獎”。

  譯者簡介:

  李永成,1974年生,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為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系訪問學者,師從法約翰米爾斯海默教授。

  【相關評論】

  本書讓人大開眼界。……犀利地分析了塑造當代總統之成就與悲歌的領導力素質和重大事件。

  ——菲爾蓋裏(Phil Gailey),《紐約時報》

  一部精彩絕倫的佳作。……對讀者而言,本書提醒我們應該在一名總統候選人身上尋找何種能力素質,而我們原本很可能是不會注意這些的。

  ——戴維布羅德(David Broder)

  倘若要我選薦一本關於當代總統的著作,當非本書莫屬。

  ——斯蒂芬赫斯(Stephen Hess),《環球郵報》

  在大量研究美國總統的優秀成果中,格林斯坦所著這本書將會佔據一個獨特的地位。……他的敘述與評價使之成為一本可以使所有對美國政治生活感興趣的讀者都受益匪淺的著作。

  ——羅伯特A達爾,《論民主》之作者

  【目錄】

  序曲:13位白宮客

  1.富蘭克林羅斯福:揮灑自如

  2.杜魯門:虎頭蛇尾

  3.艾森豪威爾:獨出心裁

  4.肯尼迪:長袖善舞

  5.約翰遜:政治至上

  6.尼克松:波詭雲譎

  7.福特:發人深省

  8.卡特:剛直不阿

  9.裏根:無為而治

  10.老布希:重術輕略

  11克林頓:性情中人

  12.小布希:政策先行

  13.貝拉克奧巴馬:多元實用

  尾聲:歷任當代總統風格素描

  註釋

  【書摘】

  序曲 13位白宮客

  無論在法律上,還是在道義上,總統都可以做一個無拘無束的大人物。

  ——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1907年

  而今,即使總統個人願意,他也休想做一個小人物。

  ——理查德E諾伊施塔特(Richard E. Neustadt),1960年

  1954年4月1日,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總統召集國家安全委員會(NSC)開會,討論一個事關戰爭還是和平的重大問題。遠在越南(Vietnam)西北部的奠邊府(Dien Bien Phu),共産主義武裝力量包圍了法國在印度支那(Indochina)的主力部隊,而美國是支援法國的。艾森豪威爾總統關注的是那即將倒下的一張張多米諾骨牌。倘若奠邊府陷落,法國在印度支那的頑抗很可能就此土崩瓦解,其他東南亞國家也可能為共産主義力量所控制。會後,艾森豪威爾總統曾私下裏向一位近身助手透露,當時他也考慮過實施空襲,以救法軍于危難。但空襲行動必然導致美國在印度支那的大規模軍事捲入。於是,他決定轉而採取外交行動,致力於最終將越南分裂為共産黨控制的北越和非共産主義的南越。

  在艾森豪威爾政府中,總統第一順位繼承人、副總統理查德M尼克松(Richard M. Nixon)是對艾森豪威爾總統不採取軍事行動的決定持有異議的成員之一。倘若當時尼克松是總統,他會在印度支那投入美軍干涉嗎儘管答案不可能百分之百肯定,但尼克松是很有可能採取軍事行動的。

  1965年,林登B約翰遜(Lyndon B. Johnson)面臨著與艾森豪威爾相似的處境。美國扶持的南越政權岌岌可危,眼看著就要落敗於越南共産黨。1月27日,約翰遜總統的高級顧問們提出兩個方案供他選擇:一是談判,“在不大規模增加軍事風險的情況下,能救多少就救多少”;二是“動用美國在遠東地區的軍事力量,迫使共産主義者改弦易轍”。約翰遜選擇了訴諸武力,他先是下令轟炸北越,繼而派遣地面部隊進入越南作戰,參戰部隊數量不斷增加。到1968年,已有50萬美軍陷入了東南亞的泥淖。是年,約翰遜宣佈停止增兵,轉而尋求和談,並聲明不謀求第二次競選連任。

  總統的決策再一次遭遇了副總統的異議。約翰遜政府的副總統赫伯特H漢弗萊(Hubert H. Humphrey)在轟炸越南開始後不久,就向約翰遜呈交了一份秘密備忘錄,提醒他越南戰爭不得人心,有難以全身而退的危險,敦促約翰遜充分利用其政治技巧,另尋外交解決的途徑。約翰遜對漢弗萊在越南問題上的這種冒失觀點頗為不滿,之後便一直拒絕讓他參加有關越南事務的會議,直到漢弗萊最終服軟,轉而支援約翰遜政府採取軍事行動。設若漢弗萊是總統,他會採取不同於約翰遜的行動方針嗎答案雖不得而知,但漢弗萊倒是很有可能另辟蹊徑的。

  人們普遍認為美國擁有一個制度化的法治政府,而非個人化的人治政府。但上述史例告訴我們,誰是總統對美國政府的政策至關重要,總統握有美國的最高權力,具有深遠的影響。世界上很多國家可都不是這樣。譬如英國,由於擁有一種集體領導的傳統,即便是出類拔萃的首相如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或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他們對政府行為的個人影響也是相當有限的,更不用説那些普通平凡的首相如斯坦利鮑德溫(Stanley Baldwin)、哈羅德威爾遜(Harold Wilson)和約翰梅傑(John Major)了。

  倘若那些達官貴人要設計一種居權力之巔者説了算的民主制度,結果很可能會跟美國的政治制度大同小異。不過,自美國立國以來,雖然總統作為最高行政長官就在國家的各項政策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影響,但直到20世紀30年代,卻一直是國會參眾兩院主導著決策過程,聯邦政府的項目對美國、對世界的影響都難以稱得上是重大的。

  20世紀30年代,通常被稱為現代總統制的權力體制興起了。在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的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羅斯福的企業家式領導風格的推動下,聯邦政府的職權範圍和影響得到了大大的擴展。繼而,美國成為世界性大國和核大國。美國的總統體制也同時經歷了根本性的變革,這些變革增大了白宮主人們各具特色的個人風格影響政治決策的可能。

  作為行政首腦,總統成為政策倡議的主要源頭,國會審議的多數立法提案都是總統提出的。在一個聯邦政府日益活躍、美國全球領導地位愈加鞏固的時代,歷任總統都著手利用政府權力的急劇增長來制定獨立於國會的政策。總統成了美國政治風景中最引人注目的標誌性景觀。在許多美國人心目中,總統就是聯邦政府的化身。隨著白宮辦公廳的成立,總統履行他(總有一天會是她)的職責得到了更多組織上的必要支援。*

  當代美國總統權傾天下,這在全球事務中得到了最為酣暢淋漓的體現。總統作為美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攸關全人類的命運。二戰後美蘇之間的全面核對抗就是這種情況的典型表現。當然,冷戰結束後,美國總統採取單邊行動的餘地比冷戰期間還要大,因為冷戰期間的人們滿腦子都想著相互摧毀的危險,行動本身也會因此得到節制。

  雖然總統權力在國內政治中所具有的決定性要比在國際政治中小,但作為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主人,總統在國內政治中的地位依然是舉足輕重的。否決權賦予了總統抵制國會意志的能力,只有參眾兩院三分之二的多數才能推翻總統的否決決定。總統對法律的實施和經費的分配亦具有廣泛的決策權力。無論總統在國會中得到的支援度如何,他都可以通過引導公眾注意力、塑造國內政治議程來獲得政治上的強勢地位。即便尼克松和克林頓(Bill Clinton)身陷困境、有被彈劾之虞時,他們依然具有相當大的政治影響。他們繼續握有正式的總統權力;身處困境使他們在正常的決策中反而能夠先發制人,搶佔先機。克林頓甚至在國會考慮彈劾他的過程中還不斷地在政治上攻城掠地,頻頻得分。

  凡此種種,可能會使人認為總統的領導風格乃是世人矚目的焦點。但事實並非如此。誠然,每一位總統都曾成為那些鋪天蓋地的作品之主題,先是有關其任職期間的,接著是在其同僚的各種回憶錄中,最後是在有關其任期的解密檔案研究中。然而,所有這些著作都專注于分析總統所追求的政策目標,而不是分析總統用以實現目標的措施手段。這些作品中的大部分都特別關注總統決策的可取之處,而不注重分析塑造其領導風格的個性特徵。

  不過,有兩部重要著作倒是例外。一部是理查德E諾伊施塔特所著《總統的權力:領導力的政治學》,該書在艾森豪威爾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年出版;另一部是詹姆斯戴維巴伯(James David Barber)所著《總統的性格:白宮成就之預測》,該書出版于尼克松的第一任期。諾伊施塔特關注的是總統利用高超的政治技巧贏得其他決策者支援的能力和獲取公眾擁護的能力。巴伯的研究重心則是區別分析那些具有情緒上的不安全感並在工作中受其影響的總統和那些具有情緒安全感並全身心投入到富有成效的領導工作中的總統。諾伊施塔特的優點在於他對總統政治技巧的重視,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所遭遇的困難印證了這一點。卡特的政策理想由於他本人沒有遵循華盛頓政治學的固有遊戲規則而備受阻撓。巴伯的長處則在於它對總統心理的關注,理查德尼克松就是個鮮活的例子,他不得不辭去總統一職,這完全是拜其性格缺陷所賜。*

  不過,總統的領導效能不僅僅是其政治才能和心理素質的因變數。全面審視歷任當代總統的經歷可以提供許多教益。筆者的寫作目的就在於此,通過集中梳理從富蘭克林羅斯福到喬治W布希(George W. Bush)等歷任總統的領導特質及其對於民眾和政界的重要意義,從而給人以啟迪。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