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美國算什麼》

時間:2012-10-29 14:19   來源:搜狐部落格

  馬上又到了大選年。大選是重申“美國精神”的盛典。然而,在美國居住了十六年,目睹了四次大選,我還沒有見到一次大選有正在到來的這次氣氛那麼壓抑。“美國精神”處於深度的分裂之中。

  在大選中,每個政治家都要説:“美國是最棒的!”美國人真誠地信奉美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是“山頂上閃光的城市”(a shining city upon a hill),是世界的典範、人類的救星。乃至有了“美國例外主義”,對美國的行為,必須另立標準,美國不能被約束其他國家的原則和法律所規範。

  但是,每次大選,還有另一永恒的主題,那就是“為中産階級而戰”。中産階級被描繪為困頓不堪、急需解救的蕓蕓眾生。中産階級的這種危機,造就了每一個候選人的使命感,頗有些“吾曹不出如蒼生何”的氣概。明年大選,這樣的聲音肯定會更加響亮。共和黨中誰能鎖定候選人還很難確定,但競選連任的奧巴馬,已經提出了“美國人民不能等”的口號。

  然而,很少有美國人意識到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我一直想問問美國人:“如果有倖生長在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山頂上閃光的城市’,那麼你只要是中等之人,就應該過著閃光般的生活。怎麼每到四年,許多象你這樣的人就會跑出來叫喊:‘天呀,我過不下去了,幫幫我吧’?要麼這個‘閃光的城市’是場騙局,要麼你們這些‘普通美國人’是個草包,乃至在最好的環境中也過不下去。”

  我敢説,絕大部分美國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是,“美國精神”這種深層矛盾,卻照樣折磨著他們的生活和心靈。他們都相信美國的偉大,所以會買自己明明買不起、也用不了的大房子,最終把國家搞得破産。同時,他們也眼睜睜地看到自己的日子每況愈下,前途茫茫。這種無助感和“美國例外”的優越意識的糾結,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他們的憤怒。

  美國自建國起,就被視為人類的希望。托克維爾在《美國的民主》中驚嘆,比起歐洲來,美國是如此均富,階層之間的流動是如此之大,對歐洲人的魅力是不可抵禦的。可惜,如今美國是發達國家中貧富分化最大的國家。2010年去世的荷蘭經濟學家Jan Pen曾經打了一個駭人聽聞的比方:假設把貧富形象化為人的身高,即把每個人收入換算成身高,越富就越高,其中每人平均收入相當於中等個兒。然後,再假設所有美國成年人在一個小時之內從我們眼前列隊遊行而過,低收入的矮個子在前,高收入的高個子在後。那麼,等了半個小時,也就是一半的時間,也只能看見身高才到我們腰間的矮個子。因為美國人的中等收入只有每人平均收入的一半。我們要等到45分鐘,那些中等個頭兒的人才會出現。最後幾分鐘,則是一些高得嚇人的巨人。到最後六分鐘,走過來的人身高達到3.66米。最後400人是最富的人。他們的收入總和超過了最底層1.5億人的收入總和。因此,他們的身高都達到3200多米!

  人的能力有不同,就象人的身高參差不齊一樣,故而在市場競爭中會各有勝敗。社會要容忍一定的貧富差距。但是,人類在任何時刻,都沒有見過、也沒有想像過如此巨大的身高差距。那麼,美國的這種貧富差距,符合人類的天性嗎?如果把歐洲那些發達的福利國家的公民收入按同樣的方式換算成身高,我們所得出的是否是一個更加自然的社會呢?Richard Wilkinson和Kate Pickett在合著的《精神水準:為什麼平等造就更強大的社會》一書中指出,人類社會是從狩獵、採集的小群體演化而來的。這種小群體中分享食物的平等精神,已經成為人類的基因。違反了這種精神的社會,會對其成員造成巨大的心理損害,進而會有更高的犯罪率、肥胖症、嬰兒死亡率、青少年懷孕率等等。

  當然,有人會例行反駁:美國的自由放任所崇尚的“把餅作大”,而不是絕對的平均主義。重要的不是平等的結果,而是平等的機會。只要是機會平等,社會就會更加有效率,也能容忍比較大的貧富分化。在這種“美國的自由”中,更多的人會有“從衣衫襤褸到富翁”(rags to riches)的機會。但是,Robert H. Frank對65個工業化國家的研究表明,那些不平等的國家,經歷了相對比較低的經濟增長。同時,就一個國家而言,在比較平等的時期所經歷的經濟增長相對於在不平等時期要高得多。美國在1940-70年代的均富時期增長強勁,之後貧富分化加劇,增長放緩。最近一系列對歐美社會流動的比較研究揭示,歐洲發達國家的社會流動比美國大得多。如果你出生於中下層,你進入上流社會的機會在歐洲要比在美國要多得多。托克維爾眼中“美國的民主”的那些價值,不管是以結果的平等還是以機會的平等來界定,如今都已經蕩然無存。

  事實上,所謂市場競爭必然帶來貧富分化、也能夠容忍比較大的貧富分化之説,已經被美國的現實所瓦解。在此次金融危機剛剛爆發時,一位知名的銀行家説,他認識的女士們已經停止戴珠寶首飾了。因為這些珠寶首飾不再讓她們顯得美麗。他還發現,網上有部落格公開了他的姓名和他家庭的姓名地址,還有死亡威脅。事實上,當時的AIG高管的獎金事件,就使公眾情緒接近暴力狀態。紐約檢察官要求這些高管吐出獎金,否則將公佈其姓名。網上也有人威脅:這些人如果抱著獎金不放,那麼就叫個“南方的小夥子”把這事情處理好。這已經是明目張膽地喊殺了。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