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課本上不説的歷史:中學生筆下的百年家國記憶》

時間:2012-08-06 12:47   來源:新華讀書

  【內容簡介】

  《課本上不説的歷史:中學生筆下的百年家國記憶》是《看歷史》雜誌攜手全國500所中學,歷時3年傾力打造的口述歷史圖書。《課本上不説的歷史》以發現、記錄和傳播“我們身邊的歷史”為宗旨,吸引了超過10000人熱情參與,1000多位教師、教研員參與組織,100多名學者、媒體人傾力支援,將一個簡單的想法變成了一場拒絕遺忘的公民寫史運動。我們從近萬篇稿件中精挑細選出31篇佳作結集出版,希望將一份份跨越百年的真實家國記憶凝聚成一本見證光榮與屈辱的普通中國人心靈史。翻開《課本上不説的歷史》,你將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中國!

  戰亂中流離失所的農民、歷經坎坷的中共地下黨家屬、飄零臺灣的孤獨老兵、一心夢想上大學的“黑五類”才女、漂泊南洋的“自梳女”、歷經政治風暴摧殘的工商業者、突遭教派衝突的回民家族、被打倒的窮困落魄的地主家庭、為生活所迫的底層打工者、改革初期生活在夾縫中的個體戶、經歷自豪與失落的國企下崗職工……如果我們能以愛的名義,忠實地記錄我們的親人,那不就是上個世紀的社會主義時期的人們的命運史嗎?

  現在,歷史只存在於課本裏;半個多世紀以前,它卻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真實的歷史往往存在於普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裏。歷史的秘密,也許就深埋在自己家裏,需要我們用心去探索。發掘歷史,對於我們來説,不僅是追尋被時代洪流淹沒的個體記憶,收集與復原那些歷史的碎片,更是在“尋根”——尋找和父輩、祖輩的親密感,重新面對我們的過往,返回我們來的地方,找到我們未來的方向。

  《課本上不説的歷史》是對祖輩的致敬,也是送給我們自己最好的禮物。真正逐漸枯竭的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我們的內心。追尋我們的祖輩歷經百年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軌跡,你將獲得一種生命中最真實的感動。

  【作者簡介】

  《看歷史》是面向城市中産階層重點打造的中國第一本新銳歷史雜誌。以“在歷史中發現新聞,在新聞中發現歷史”為理念,不僅僅是提供歷史記錄文本,更為思想獨立、品位高尚、知識鮮活的新銳人群提供高品質的閱讀體驗。

  為推動公民寫史運動的持續健康發展,《看歷史》雜誌創設了“公民寫史基金”,以“公民寫史計劃”的方式,資助全國各地自發的歷史寫作。其中包括推動中學生發現、記錄、認知“身邊的歷史”的“中學生歷史寫作大賽”。第一屆中學生歷史寫作大賽參賽學生超萬人,五百多所中學積極參與,眾多著名學者熱情支援,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相關評論】

  一本感動眾多著名學者、媒體人的普通中國人心靈史。在《課本上不説的歷史》中,祖輩與孫輩,跨越不同世代的兩代人,用回憶與呢喃,用聆聽與文字,講述課本上不説的歷史,消解了彼此曾經有過的陌生,傳遞出生命的責任、樂趣與力量。

  總有一天這些歷史會自己連在一起,還原一個時代。

  ——沈志華 著名學者、《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歷史專題研究(1917-1991)》編者

  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值得記錄,每一份抵抗遺忘的努力都值得尊重,歷史記錄需要公眾參與、公共立場,需要傳播和共用。

  ——唐建光 著名媒體人、《看歷史》雜誌主編

  所有人都是歷史的主人……發現、記錄和傳播我們的國家記憶,是一種公民權利,也是歷史書寫者的命運。

  ——楊錦麟 著名媒體人、香港衛視執行臺長、前鳳凰衛視資深時事評論員

  如果我們承認個體至高無上的價值,這樣的回憶一定會令人嘆為觀止……如果我們能以愛的名義,忠實地記錄我們的親人,那不就是上個世紀的傳統社會主義時期的人們的命運史嗎?

  ——何三畏 著名媒體人、《南方人物週刊》主筆

  只有更多的人,無論是在歷史大潮中曾經引領潮流、推波助瀾的“精英”,還是任大浪裹挾、不能不隨波逐流的“庸眾”,都寫下自己的昨天,參與歷史記憶的形成,打破“欽定”歷史話語的壟斷,我們才能“最後補成一襲金鏤玉衣那麼真切的民族記憶”。

  ——雷頤 著名學者、《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作者

  歷史書寫不再是學者的專業,也不再是官方的專利,變得日益大眾化。要想選擇性地遮罩和遺忘歷史,今後是越來越難了。……後面或許還有你有我,有我們大家——兩岸三地的中國人、全世界的華人,都有故事要説。

  ——章立凡 著名學者、《君子之交如水》作者

  他們在訪問長輩的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實現了與父輩、祖輩甚至曾祖輩的心靈溝通。孩子們在先輩們悲歡離合的故事裏,不僅獲得了對家族、社區、城市甚至國家民族歷史的認識,還增進了與長輩的感情,意識到了自身對家人,對社區,對國家和民族所肩負的責任……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很多學生在文章中對他們所寫的這段歷史有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袁騰飛 著名歷史教師、《袁騰飛講歷史》《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作者

  曾經狂暴的歷史將親情折斷,讓親人之間都沒有安全。而在物質消費進步的時代,很多人的家裏雖然燈火通明,可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卻如黑幕。只有在這裡,祖輩們用回憶與喃語,孫輩們用聆聽與文字,點燃了每一個家族的心燈。

  ——王雄 著名歷史老師、江蘇省歷史學科特級教師

  個人史是匯入正史河流的涓涓細流。那怕只是一個少年只言片語的鉤沉,也是重建被遺忘與被毀壞的歷史的一磚一瓦。

  ——《南方週末》

  可以提供大量細節和素材,跳出國家視角,告知閱讀者每一個政策、運動除了宣言、口號之外,究竟對個人生活産生了怎樣的影響,究竟我們的時代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瞭望東方週刊》

  時間把歷史揉碎了,滿地散落,有太多飄向了不知名的暗角。歷史需要每個人的記錄,現實也終將成為歷史。為了歷史、現實與未來,現在我們應該向每個歷史記錄者致敬。

  ——《晶報》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