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中國文學通史》

時間:2012-09-04 08:46   來源:深圳特區報

  “中國文學源遠流長,留下了無數璀璨的珍寶,積澱了豐厚的歷史經驗。百餘年來,幾代學者致力於中國文學史的研究與撰述,已出版1800多種斷代史、文體史、題材史等文學史著作。雖然成績顯著,但涵蓋各個歷史時期和區域、各種體裁的文學通史尚不多見。”學者、中國社科院文研所研究員張中良,談起最近被文壇、學界熱議的《中國文學通史》,明顯帶著一種自豪感,他用了三個“最”來形容這套大書:“它是目前規模最大、容量最大、分量最重的中國文學史,包括古代文學編6卷、近現代文學編與當代文學編各3卷,共12卷,達600余萬字。”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鐘潤生

  代表了國家級科研團隊的學術水準

  2011年12月由江蘇文藝出版社推出的《中國文學通史》,由當代著名學者張炯、鄧紹基、郎櫻擔任總主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學者擔任各卷主編。張中良是現代文學上卷的主編。

  “這套書凝聚了近百名研究員、教授和學者歷時十年的心血,可謂十年磨一劍的産物,堪稱近年來規模最大、時間跨度最長、費時最久、內容最廣泛、資料最新的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文學通史,集幾代人的學術研究成果于一體。”談起《中國文學通史》,江蘇文藝出版社總編輯、知名出版人汪修榮介紹説。

  “該書稿無疑是一部難得的精品,是近十年來中國文學史研究的一項重要收穫,具有文化傳承的重要價值。”汪修榮還向記者透露,《中國文學通史》已經被列為國家出版總署“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工程,並得到國家出版基金支援。

  給予少數民族文學足夠的空間

  《中國文學通史》的特點在哪?對於這個問題,無論是編撰者張中良,還是出版人汪修榮,都同時談到一點:少數民族文學史。張中良認為,這部《中國文學通史》以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眼光考察文學現象,充分利用近年來史學界與民族學界的史料發掘與理論成果,做了不少拾遺補闕的工作。汪修榮則説這部書把少數民族文學史作為中國文學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來寫。

  張中良介紹説,此前的中國文學史著作,由於多種緣故,往往對先秦、兩漢、唐宋的論述較為充分,而對五代十國等“末世”文學與遼、金、西夏、元、清等少數民族執政朝代的文學之關注相對不足。這次出版的《中國文學通史》則把元代文學單立一卷,五代十國等“末世”文學與遼、金、西夏文學亦有相當充分的敘述與論析。同時,近代以來,中國文學史著述幾乎全是漢族文學史,即使述及少數民族文學,也失之偏少,且處於孤立的位置。這次編撰為了彌補這一缺憾,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所的學者參與撰述,在結構上給予少數民族文學足夠的空間。蒙古族、滿族、朝鮮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藏族、錫伯族、彝族、苗族、白族、壯族、侗族、納西族、傣族、赫哲族等少數民族文學等均有論述。此外,書裏還梳理了少數民族文學與漢族文學互滲交融、互動共進的內在機理。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