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刀男》
日本的推理片一絲一扣都沉浸在恐怖的氣氛里,它不直接說,讓你自己捉摸,然後當然是越想越害怕。我一度不敢看日本的恐怖片。日本推理小說幾乎都在挖掘人性,那些醜惡的陰暗的東西就埋藏在一張張偶像般的臉後面。
“剪刀男”是個綽號,在書里是個挺變態的殺人狂。那些形形色色的遇害者在他面前展現出多重人格,即使作為《剪刀男》書中的二號女主角由紀子,也是如同萬花筒,形容成具有神秘氣息萬般變化的女子。周遭唾沫星子中的放蕩女,好友口中的愛情實驗者,體育老師誠懇眼里的缺少關懷的可憐女,還是母親恍惚意識里感受不到愛的冷漠女,也許也是約會男子言談中暗恨的謊言女,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實的由紀子,依靠這些支離破碎的描述去拼切成完整的人像,或者運用外貌心理分析去鑒定,都無法精確地繪出全像。也許所記敘的也只是她的一個側面,正如誰也無法了解真實的自己,只有自己才能了解自己,自己知道自己所做所想,妄圖將想法附加于他人都是枉然。不要自以為了解我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
茂密的樹林倒映在澄凈的湖水里,湖底的倒影也可能是扭曲的,模糊的。
與一般人印象中的推理小說不同的是,本書的背景設置匠心獨運,殺人犯變成了偵探,一邊躲避警方的懷疑和搜查,一邊負責帶領讀者尋求真相。在以“我”的第一視角展開情節的同時,警方視角也逐步展開,通過視角的不斷轉換,讀者可以從剪刀男與警方的角力中得到緊張刺激的閱讀體驗,而不知不覺中,在兩種視角的交織之下,驚人的真相會突然爆裂開來,謎底揭曉的那刻便是作者大獲成功之時。
剪刀男的世界,被賦予多層次多角度的解讀。剪刀也成為隱喻的象徵,作案者被臆想成無動機殺人者、電玩迷、英國搖滾樂隊粉絲、性無能者、精通推理著作的讀者無數個面具。
悲劇是將美好的事物打碎給人看,那現在普遍的日係作品都是將社會的陰暗面揪出來投影到白紙上。最後回到本作,作者仍然採用推理寫作的慣用手法,兩條線路平行進行,最終匯成一處,並將此前隱藏于另一側的暗線的細枝末節慢慢抖出來,並讓讀者發出感嘆。
《剪刀男》/(日)殊能將之/新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