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留住美麗》

時間:2009-10-26 08:48   來源:廣州日報

《留住美麗》文琪著,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2009年9月

  留住漸行漸遠的傳統民間文化藝術,就是留住生活中的靈性、美感、文化韻味和精神之光

  本書記錄的是近幾年來,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按照自身的宗旨,在支持嶺南傳統民間文化事業的振興發展方面,拾遺補缺,濟弱扶傾,所做過的一點工作。這些工作本微不足道,然而,在我們為一位位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畫家、書法家等策劃舉辦藝術展覽的時候,他們的藝術旨趣、才情膽識、人生追求、精神境界,恰如一朵朵晶瑩跳躍的浪花,折射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長河的浩瀚與壯闊;又似一個個大寫的人字,反映出一代又一代民間藝人和藝術家為傳承和振興傳統文化藝術,百折不撓而後建樹卓爾的心路歷程。我們深深為之感動,就有了把所辦過的展覽,連同這些參展的民間藝人和藝術家的藝術人生忠實記錄下來的願望。

  南粵大地,人傑地靈。嶺南傳統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包容並蓄,大俗大雅,多彩多姿,是中華民族文化百花園中一株瑰麗的奇葩。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封開是嶺南地區最早人類繁衍生息之地,垌中岩人牙化石據測定距今14.8萬年,比曲江馬壩人牙化石約早2萬年,是嶺南地區舊石器文化的代表。我們的祖先從敲擊第一塊石片開始,正是通過人手的不斷勞作,使嶺南文化得以孕育成長並一步一步向前推進。

  回眸百年,感慨萬千。工業化的歷史潮流勢不可擋,經濟社會變化日新月異,而生產方式的改變必定會同時改變人們的文化觀念和價值取向。只是,我們可能將太多的工作放任由機器操作了,結果,我們越來越被流水線上制造的過于生硬而又劃一的產品包圍,生活似乎變得缺少靈性、美感、文化韻味和精神之光了。于是,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發出呼吁並身體力行地參與到拯救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列中,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尋訪在現代生活中開始漸行漸遠的嶺南傳統民間文化藝術,那些美麗的牙雕、骨雕、玉雕、木雕、廣彩、廣繡、漆器、石灣陶塑、肇慶端硯,還有傳統書畫藝術……讓我們有一分力,發一分光,把美麗留住吧!因為,這些美麗蘊含著南粵先人的智慧,鐫刻著嶺南文化的圖騰;這些美麗是貫穿古文明與現代文明的精神長河;這些美麗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全人類共同的瑰寶。她昭示我們:在物質文明發達的今天,只有更加自覺地關愛自然,保護承載人們精神生活的各種載體,守望人類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文明才能夠持續地向前發展。

  留住美麗,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是為序。

編輯:徐維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