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有語:“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衰,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句話闡述了以“古”和以“史”為參考的重要性,闡述了傳承的巨大力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此,一家企業想要走向卓越,更應如此。在走過經濟高速發展的幾十年後,中國企業如何能夠提高自己的凝聚力和精神力?只是亦步亦趨地學習西方能夠真正提高中國企業實力嗎?如何去建立一個適應中國企業的管理模式?
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管理者向西方取經,摒棄了中國傳統的文化和理念,自以為“西化”能夠走上拯救企業的道路,殊不知這樣只能與成功背道而馳,更有一些企業管理者對企業文化管理完全不重視,不明白企業文化對企業管理的重要意義,只是一味的附庸風雅,本著“人家有企業文化我們也必須有”的理念。
當企業文化被印刷成了精緻的小冊子,“鄭重地”寫在墻上,老總們又是組織員工們學習又是考試,自己卻認為企業文化“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企業文化還能真正深入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嗎?
對此,段俊平老師開拓性地提出了:“在企業管理上,我們更要傳承中國化的思想和理念,中國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走中國化道路。”
企業文化並不只是企業的附屬品,也不只是企業統一標識和品牌、統一禮儀或規範。它是企業管理個性化的核心,是領導員工團結一致、走向成功的關鍵,共用的價值觀念和管理機制,從而産生鼓勵積極創造的工作環境,也會對企業的績效産生強大的推動作用。
企業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中國化的企業管理更是必須走的道路。那這條究竟要如何走呢?中國化的企業傳承為什麼那麼重要?怎樣在吸取西方經驗的同時又做到企業中國化呢?
這些問題在著名國學專家段俊平老師的著作《傳承的力量:解碼中國化企業文化管理》中都會得到答案。
段俊平老師在書中寫到:“作為中國企業,在構建自己的企業文化時,一定要遵循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德倫理原則,脫離了這個基本原則,企業不僅不會走遠,就連生存的根也沒有。 ”
段俊平是我國著名書法家、知名管理學者、國內多所大學國學及管理學教授,長期立足於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主張建立中國傳統哲學思維與現代管理模式相結合的 “中國化管理模式”,所創立的“中國化管理哲學思維模式” 、“企業文化中國化建設模式” 等新儒學應用理論,深受專家與企業家推崇和認可。“中國化管理”是在國學研究框架下涌現出的題目,來源於中華文明核心理念的現代解讀和西方管理實踐中的科學經驗。
本書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從西方管理科學入手,結合中國文化及中國管理思想的精華來闡述中國化的企業文化管理。不僅分析了管理中企業文化的本質,整合了中國思想與現代企業文化的聯繫,試圖引導企業家和研究學者以中國哲學思想為出發點,更是結合西方的管理體系,感悟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理論。
在管理領域裏繼《企業幸福力——EAP中國化與幸福管理》之後,《傳承的力量》是對中國化管理的又一探索之作,是對中國化企業管理更好的詮釋和闡述。這種模式根據中國社會的特點、中國企業的具體情況,把中國優秀的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哲學思維模式加入到企業管理中去,用中國人的哲學思想來管理中國人,可謂“因地制宜”。
以中國傳統哲學理念作為管理之“道”,用西方科學的管理流程作為管理之“器”,這種管理的“道”與“器”的結合更適應中國企業,是中國自創的、別具一格的“中國style”。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中國化管理的道路,中國文化傳承的力量也必然會在全球範圍內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