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解讀中國經濟》
作者:林毅夫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6月赴世界銀行任職前夕,我將在北大十餘年講授中國經濟專題一課的內容整理成書,由北大出版社以和課程同名為題出版,聊補我在世行工作期間未能教學相長之憾。該書出版後甚受讀者歡迎,獲得不少佳評。最讓我感動的是有位司機朋友在車上等領導開會時,從車座上看到其領導所購該書,閒來無聊拿來瀏覽,等領導開完會出來,竟已快閱畢全書,並能和其領導探討書中所涉問題。
在世界銀行工作期間,世界經濟風起雲湧,中國經濟的發展因攸關全球經濟能否從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大的危機中復蘇,而普受國外各界關注。然而,國外學界、政界、輿論界對中國經濟認識甚為膚淺,通常以國外學界現有理論為框架來解讀中國經濟的現象,未能把握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轉型中國家所具有的特性,客觀分析判斷,了解問題的原委和走向,其觀點還經常摻雜著意識形態和政治的偏見。
憶想二十多年來,國外學界經常論斷中國經濟因未依其理論所主張的方式來進行改革,雖取得耀眼成績,但不可持續,並崩潰在即。尤其是這次全球金融經濟危機源於全球貿易不平衡,而從2003年開始,國外學界、政界、輿論界幾乎眾口一詞地認為人民幣匯率低估是全球貿易不平衡的主因。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我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常因理不直而氣難壯,承受著諸多不該有的壓力。根據中國的現實,提出新的理論框架,以嚴謹的分析、淺顯易懂的語言,幫助國外各界了解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績、面臨的問題,以及未來發展的走向,是中國經濟學家無可旁貸的責任。因此,今年年初我將《中國經濟專題》一書翻譯成英文,並增補一些新的數據資料,由英國康橋大學出版社以《解讀中國經濟》(Demystifying the Chinese Economy)為題在全球範圍出版發行。
此書出版以來深受國外讀者歡迎,四位國外著名學者,包括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為此書撰寫了推薦,給予了甚高評價。在國際輿論界影響頗巨的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 沃爾夫為此書撰寫了書評,發表于該報,認為這是他讀過的有關中國經濟中最好的一本書。日本、韓國、俄羅斯、越南、泰國等地的學者也正將此書譯成該國文字,出版介紹給他們本國的讀者。德文版則早已根據《中國經濟專題》的版本在2010年出版。
隨著世界經濟可能陷入長期低迷,上輪宏觀調控的作用已近尾聲,中國經濟又面臨著新一輪重大挑戰和戰略機遇期。中國經濟的改革、發展何去何從?在國內學界、輿論界眾説紛紜。2007年我曾以《解讀中國經濟沒有現成模式》為名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論文集,提醒讀者不能簡單地用現有的理論和過去的經驗來看待中國的問題。但是,任何經濟現象和問題總有其自身的邏輯,如果能秉持一種“常無”的心態,不受過去理論和經驗的束縛,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客觀地觀察、分析,任何現象和問題總能弄清其來龍去脈和表像背後所蘊涵的邏輯,因此,解讀中國經濟並非不能有模式,只是必須有新的模式。這本書是我在提出新模式來解讀中國經濟上所做的一個努力和嘗試。
很高興北大出版社能夠根據英文版,將《中國經濟專題》的內容進行更新補正,並以《解讀中國經濟》為名出版,將本書再次獻給關心中國的過去和未來發展前景的國內各界讀者。當然,解讀中國近幾百年來的興衰是一個大課題,不僅是對經濟學家,對社會科學各個領域的學者都是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夠拋磚引玉,引來更多經濟學家和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深入研究中國的現實,提出更多邏輯嚴謹、自成體系,能夠説明中國乃至其他發展中國家過去發展成敗,指引未來發展道路的理論來。中華民族的復興不僅是中國每人平均收入水準的提高,而且,也應該包括中國學者對人類知識、精神財富的增加所做出的新的貢獻,這是對中國學界的挑戰,也是提供給中國學者千載難逢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