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上海世博會舉辦之年。著名作家何建明以其特有的大手筆、大視覺、大情感融為一體的“國家敘述”方式,在繼推出央視開年大戲《奠基者》之後,最近再度推出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70余萬字的《炫風——中國明星城市發展史》。這是中國作家首部向上海世博會的獻禮書,一展中國當代發展速度最快的九個明星城市——蘇州、昆山、重慶、三亞、東莞、義烏、張家港等的偉大變遷史。專家稱,《炫風》代表了中國風格的城市文學史詩性作品,讀後會令國人激動,讓世界驚嘆。
《炫風》凝結了作家何建明十年的心血,經過了漫長而艱辛的採訪與寫作歷程。作者以宏大卻又細膩的筆觸一一道出了在改革開放中蘇州、昆山等城市是怎樣攫取發展先機,走上翻天覆地的騰飛之路的。從中我們看到激動人心的決策現場,峰回路轉的緊張談判,歷史關鍵時刻的重要抉擇,城市歷史與現狀的巨大對比;從中我們看到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現代城市的獨有風貌:“蘇南模式”之搖籃的蘇州,國色天香的重慶,超音速發展的東莞,最宜居的城市中山,“長江第一港”張家港……精英決策者高瞻遠矚的膽識與氣魄,早期創業者篳路藍縷的辛勤勞作,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與發展讓讀者蕩氣回腸、感慨萬千。
從某種意義而言,21世紀的國際競爭既不是企業也不是國家,而是各具特色的城市圈。沒有城市圈的形成和崛起,沒有發達的大城市做後盾,沒有人口和產業聚集以及城市的高度文明,毫無疑問一個國家將很難在國際市場上獲得競爭力。只有高度現代化的大城市才具備與世界進行分工交流所需要的完善的基礎設施;只有高度現代化的大城市才能有足夠的產業集聚和經濟規模來參與全球性競爭。本書講述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這些新興城市的成長故事,延伸了我們關于城市問題的深刻思考:如何建設低成本高效率的城市?如何更多地吸納已經進入工業生產和服務業的農村人口?那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城市如何實現這場產業調整和社會人口調整?在現代化大城市崛起過程中為什麼離不開精英們的特殊作用?中國一波又一波的造城運動意味著什麼?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聚集地和起始點,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積累了建設新城市的經驗。深圳、東莞、中山、張家港、上海浦東就是典范。未來20年,中國能不能再建幾個深圳,幾個大的城市圈?今日中國需要大膽地設想。只要我們將智慧、激情和理性融入,一切都有可能。”作者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