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點評]和平統一對兩岸同胞最為有利(2002.12)
時間:2003-01-03 16:34 來源:
文/宜周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共十六大總結了過去13年改革開放、建設發展的歷史經驗,確定了把“三個代表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選舉了中共中央新一屆的領導班子。在新世紀新的歷史階段,中國共產黨將以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帶領全國人民奔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祖國的統一關係到中國能否順利地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就在全國人民“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的同時,人們更加關注兩岸關係的發展,更加關注祖國統一的進程。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關于臺灣問題的論述,得到了黨代表們最長久、最熱烈的掌聲,表達了全國人民對祖國統一大業的高度關注和對黨的對臺方針政策的堅定支持。
近13年來,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下,在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統一大業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兩岸關係取得了新進展。香港、澳門順利回歸並保持穩定和發展,為兩岸統一起著示范性的作用;祖國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等各種分裂活動,有力地維護了臺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地位不被改變;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不斷加強,臺灣民眾要求早日“三通”的呼聲日益高漲,“一國兩制”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的認同;全球華人反“臺獨”、反分裂的鬥爭風起雲涌;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鞏固了制約“臺獨”的外部環境。這些成就說明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和江澤民八項主張順應民心、符合潮流,是完全正確的,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
“臺獨”危害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已成為影響中國現代化建設、阻礙中華民族復興的主要因素之一,理所當然遭到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堅決反對。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心願,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民意基礎。“沒有人比我們更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江澤民在報告中說,我們要“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為了爭取和平統一,江澤民的報告強調了“一個中國”的新表述,表明兩岸在一個中國內的平等地位,倡議“暫時擱置某些政治爭議,盡早恢復兩岸對話和談判”,並具體地提出了“三個可以談”。這些都充分展現了祖國大陸務實的態度、寬闊的胸襟以及最大的善意。
江澤民在報告中對臺灣人民寄予了無限的厚望,充分肯定臺灣同胞在兩岸關係中的作用,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作主的願望。希望兩岸擴大交流交往,早日實現“三通”,開創兩岸經濟合作的新局面,以實現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國的發展需要和平,和平統一對兩岸同胞最為有利,對中華民族的復興最為有利。報告闡述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臺灣同胞的四大好處:“高度自治”、“永享太平”、“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利、共享祖國的尊嚴與榮譽”等等,體現了祖國大陸對臺灣同胞的深厚感情,對臺灣同胞利益的關懷和照顧,“入理、入情、入心,說到了臺灣同胞的心坎上”。
展望未來,我們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的目標充滿信心,對實現中國現代化的目標充滿信心,對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充滿信心。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