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廣角〕難以忘懷的臺灣民謠
時間:2003-11-03 16:20 來源:
有一位著名的音樂人說:“民謠是脈動在我們血液里的旋律。”我們不會忘記,孩童時哼唱過的小調、與青春相伴的歌謠,以及許許多多好聽的校園歌曲。那些老歌的意境是如此綿密而豐富,別有一番精致的美感銘刻在心頭。
簡單的吉他、打擊樂,伴隨著醇厚的吟唱,總讓我們想起遼闊的田野和沒有被污染過的天空;總讓我們懷念那灑在歸家小路上的縷縷夕陽。民謠的魅力就在于不假涂飾而現出本色,一如土地的黃色正是最純粹的顏色,雪花的美正在于白色而沒有涂抹成五彩斑斕。傳統歌謠能長久流傳,是基于人類生命共同經歷的積累而被謳歌,也許,這正是民謠永不會褪色的魅力所在。
不同時期的歌曲,反映著不同的時代背景,聆聽的最大享受,是民謠的樂風恰到好處地吟唱出心底的那份情愫。細細品讀每首歌曲的介紹,有歷史、有風俗,還有一段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今天,讓我們重新在難以忘懷的臺灣民謠歌曲中,拾起或找回那質樸感人的生活漣漪,還有那落葉歸根的懷舊情調吧。
“這綠島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搖啊搖,姑娘喲,你也在我的心海里飄呀飄……”
這首在大陸家喻戶曉的歌曲,雖然會令人將綠島和政治的黑暗面聯想在一起,然而,《綠島小夜曲》無論在前段的弦樂四重奏,以及後段的總奏卻想刻意表達綠島美麗歡樂的一面。《綠島小夜曲》是一首典型的海港派歌曲,音樂上承襲中國民謠小調,主題延續“五四”運動後年輕人對自由戀愛的向往,傾訴對女子的單戀情誼,辭藻典雅,情感婉約,蘊涵中國文學的精巧,使其流露出海港派歌曲愛意恣揚的特點。
《綠島小夜曲》的音樂特徵雖屬海港派,但並非作于香港,而是香港作曲家周藍萍作于臺灣的處女作。同時,這首歌也是當時臺灣第一首正是灌錄唱片的國語歌曲,預示著繼上海、香港之後,一個以臺灣為中心的國語流行歌曲時代的到來。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
……
全文請見《兩岸關係》雜志2003年第10期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