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寫真〕臺島“F世代”:生活不想明天(2003.4)
時間:2003-04-20 08:38 來源:
◎若容
島內媒體《星報》將18歲到30歲的年輕人稱為“F世代”,即他們是一群“主張自由(FREEDOM)、懷抱夢想(FANTASY)、放眼未來(FUTURE)、充滿趣味(FUN)”的新世代年輕人。
沒有包袱、不講教條的F世代年輕人是如何消費的呢?
用一輩子時間去還錢——享樂唯尚的“月光族”
有五分之一的F世代是每月花光光的“月光族”。 “我有一輩子的時間來還錢!”現年26歲、衣著Fashion的F世代年輕人Justin,擁有10張信用卡;本著年輕只有一次的信念,每年無論如何一定要海外旅行一個月,每次都是信用卡付費,最高曾負債50多萬新臺幣。欠那麼多錢不擔心嗎?“不會呀!等我找到工作慢慢還。”
依照理財專家、信用卡行銷人員的說法,信用卡消費比現金支付劃算許多。信用卡不僅有幫助記帳的功能,還有延遲付款、刷卡紅利的好處,是現代社會精明的支付工具,不是毫無節制刺激消費的元兇。但是,對20歲開始擁有第一張信用卡的Justin而言,他對金錢沒有概念,只知道信用卡的好處是可以“先享受”,錢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慢慢還。他每個月固定支付循環利息,不清楚自己信用卡欠款金額真正有多少;勉強算一下,只知大約負債30多萬元左右,其余一概不知。
談到F世代的消費觀,Justin笑笑說,他認識的朋友中,只要有信用卡,很少不用循環利息的;一些有理財概念的人,好像都用現金付錢,用信用卡的好像都在負債。
每月零花5000到1萬——平實消費的“常態族”
文化大學新聞係實習刊物《文化一周》最近調查大學生每個月的零用開銷,以5000元到1萬元的人最多;在高物價的臺北生活,5000元到1萬余的花費,學生都說,其實不算太多。三餐加車費,一個月5000、6000元,就算很節省;雖然確實有人花費兇,不過大學生認為那不是常態。
住家不住校的政治大學朱同學說,她一個月有5000元的零用錢,這5000元就包含了每學期初買書的錢、午餐、晚餐、每天通車的費用;就連買衣服的錢,也都包含在這5000元之內。不用負擔房租,“如果每個月少玩樂幾次,5000元還會有剩”。所謂的玩樂,就是和同學去吃點好的、唱個歌或看個電影。
住校的臺灣大學機械係研究生說:“平均一個月,我大概只花6000元。”他說,住宿的人3餐都得外食,早餐30元、午晚餐各60元,再喝個飲料,加上拉拉雜雜的車油錢啦什麼的,6000元算是很節省的了。雖然也有一、兩位同學花費頗兇,不過大體來說,他周遭的同學花費都不會太誇張。他不懂為什麼總是有很多人說現在年輕人都是月光族。
物質不是快樂之源——崇尚儉樸的“心靈族”
……
全文請見《兩岸關係》2003年第4期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