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吹風(2003.3)
時間:2003-03-28 10:09 來源:
過去的一年,臺灣局勢復雜多變,兩岸關係的緊張根源沒有消除。但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趨勢並沒有改變。
一年來,臺灣政治紛爭不斷,經濟持續低迷,社會動蕩,股市下跌,失業率上升,民眾財產縮水,社會矛盾激化。下半年,臺灣島內教師、勞工、農民、震區災民的抗議活動此起彼伏。種種跡象表明,臺灣民眾對陳水扁失去信心,對他的支持率從他上臺的70%降至年底的32%。
臺灣民眾對臺灣前途憂心忡忡至今並未消除是因為今年是臺灣的競選年,各派政治力量圍繞選舉將進行更為激烈地爭鬥。在經濟層面,陳水扁只是把“拼經濟”挂在口頭上,不可能真正拼經濟。臺灣的經濟狀況難以在短期內有根本好轉,臺灣民眾對臺灣的前景怎麼能樂觀呢?
事實使廣大臺灣民眾認識到:臺灣的發展、繁榮離不開祖國大陸。去年,臺灣對大陸的出口貿易額突破400億美元,佔臺灣對外貿易總額的二成五左右。大陸已取代美國成為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去年,臺商在大陸投資已達40億美元,創造了年增長30%的新紀錄。臺灣高達70%的對外投資者將投資理想地選擇大陸。臺灣資訊硬件業在大陸生產的比重已佔整體產值的47%。因此,穩定和發展兩岸關係已成為廣大臺灣同胞日益強烈的願望。
最近,由春節臺商包機引發的推動兩岸直接“三通”的呼聲又進一步高漲。“三通”對臺灣同胞有利,對臺灣企業有利,對臺灣經濟有利。因此大陸方面不遺余力地積極推動。我們主張“不以政治分歧去影響、幹擾兩岸經濟合作”,將兩岸“三通”定性為經濟事務,可由民間組織協商“三通”。而這種商談不是政治談判,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這充分展現了我們在推動兩岸直接“三通”的善意、誠意和包容性,得到廣大臺灣同胞的好評。我們的這些做法與臺灣當局處處設置障礙,阻撓“三通”的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特別是這次在處理臺商春節包機問題上,臺灣當局近路不走走彎路,理應滿載放空機,不讓雙向搞單飛等等不近情理的做法,已使深受其害的臺商怨聲載道,臺灣當局的所作所為大失民心。
迫于大多數臺灣同胞強烈要求直接“三通”的壓力,臺灣有關方面也在做“直航評估報告”,但這個報告遲遲未見公布。近日臺灣有關部門人士稱“兩岸直航將對臺灣民眾的生活帶來重大影響,對國防、政治也將造成衝擊”,“有人認為直航對臺灣經濟有利,但也有若幹弊端”,“民意仍有疑慮”雲雲。陳水扁近日更認為“直航對臺灣的產業和觀光業造成嚴重的影響”,“應該深入了解直航的利弊得失,不要忽視直航對臺灣的衝擊”,“應整體評估其利弊得失”等等。看來,這個“直航評估報告”很可能難產。
兩岸直接“三通”明明是件惠及兩岸同胞的好事,臺灣當局偏要舍利求“弊”,對廣大民眾要求直航的日益強烈的呼聲充耳不聞,卻以“民意還有疑慮”作擋箭牌,還把“三通”有利于發展臺灣產業歪曲為“衝擊臺灣產業”。這一切,說明臺灣當局違背民意,指鹿為馬。他們的內心則與李登輝是一樣的,即認為“三通”是攸關臺灣生死的問題。實際上說穿了,是攸關“臺獨”生死的問題。因為,“三通”一旦實現,他們搞“臺獨”分裂的圖謀就更加困難了。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臺灣當局才以種種借口阻繞“三通”,反對“直航”,李登輝可以說是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但是,違背民心的事總是難以行得通的。李登輝的“兩國論”沒有成功,陳水扁的“一邊一國”也不可能成功,阻繞兩岸“三通”也同樣難逃失敗的命運。這是難以抗拒的歷史辨證法則。
《兩岸關係》2003年第3期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