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人物專訪〕大陸“妻管嚴”,臺灣“嚴管妻”(2003.3)

時間:2003-03-28 10:09   來源:
  “剛開始時,我覺得臺灣的婆婆太傳統了,強調的都是孝敬、伺候,似乎這是做媳婦的唯一職責。如果你急于到社會上去扮演一個角色,去參與這個社會,婆婆就誤認為你不安心,不本份。剛進淩峰家時,我與臺灣婦女的觀念相差很遠,認為自己這麼年輕,要到社會上去發點光,做點自己願意做的事情,要突顯自己的價值……”

  不久前的一天下午,我接到電話,聽筒里傳來一個男子沙啞的聲音,“順順來了!”來電話的正是賀順順的老公淩峰。

  我和淩峰夫婦可算是老交情。每逢淩峰到上海,總要叫我到他那“月季公寓”去品茗聊天。這次,聽說順順也來了,我急忙驅車前往。

  一坐下來,我就問順順最近在忙什麼。她告訴我:“很長時間以來,我在臺灣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婦女工作。”我開玩笑地說:“那你成了臺灣的婦聯主任了?”“可不是嘛……”

  兩岸不同的“婦女觀”

  順順說:“如果不到臺灣,也許你感受不出海峽兩岸在觀念上有多大差異。因為大家語言相通,皮膚相同,簡直沒有區別。然而,你一住下來生活,才發覺差異還是有的。就拿我們婦女來說,兩岸的婦女觀就有些不同。在臺灣,結了婚的婦女要遵守‘三從四德’,在家里講究的就是孝敬公婆,順從丈夫,關愛孩子。婦女要唯唯諾諾,丈夫可以‘無法無天’。”

  淩峰大哥插言說:“在臺灣,老公是家庭的頂梁柱,犯點錯誤是可以理解的嘛。”

  “看看,這種大男子主義和優越感在臺灣很盛行。”順順接著說:“我到臺灣後,感到臺灣婦女的社會地位不高。一些看慣、做慣‘妻管嚴’的大陸女性,到臺灣後不習慣。由于大陸一直提倡男女平等,所以大陸的婦女在社會上能頂‘半邊天’,在家里幾乎頂了全部的‘天’。名揚兩岸的臺灣作家龍應臺曾經寫過一篇小說,講的是上海男人。她認為上海男人真的很好,在家里願意買菜、洗衣、燒飯、管孩子、做家務。而在臺灣,這些活都得由我們婦女來做。男人一回到家里,女人就得服侍他。有的男人在外面尋歡作樂,太太還得學會包容他。”

  臺灣婦女的“庇護中心”

  聽順順講,在臺灣各地都有一種專供婦女臨時避難的地方,被稱為“庇護中心”。這些“中心”的地址都是秘密的,里面的輔導老師和服務人員都是義工,資金來源也是仰仗社會捐助。

  順順說:“臺灣的‘庇護中心’很多,是地地道道的婦女避難所。像臺北市的‘庇護中心’,光是心理輔導老師就有30多位,每天都會有一些婦女來到這里尋求避難。自從有了‘大陸新娘’之後,臺灣的‘庇護中心’里偶爾也會有‘大陸新娘’來尋求庇護。但是,由于‘中心’的心理輔導老師幾乎都是臺灣婦女,對大陸婦女的思想狀況缺乏了解,所以,她們做起‘大陸新娘’的心理輔導工作往往很吃力。”

  “比如說,曾有一個‘大陸新娘’在家里被醉酒後的老公打得頭上腫起了兩個包,跑到‘中心’來尋求庇護。心理輔導老師看她家的糾紛不大,想勸她回去,免得家人尋找。按照大陸這邊的說理方法,當然是站在女性這一邊,譴責老公打人不對,然後講老公是酒後失態,原諒他一次,下一次決不原諒。但是,臺灣的心理輔導老師卻說,哎呀,你才被打了兩個包就跑出來了,我曾經被打了好幾個包都沒有離開家。我們臺灣婦女就是這樣啊!可以想像,這位‘大陸新娘’對她們這樣的‘輔導’是根本聽不進去的。”

  順順說,她曾應邀到一個“庇護中心”去給輔導老師們上課,著重介紹大陸婦女的社會地位和兩岸婦女的思想差異。順順的講課使那些心理輔導老師開了茅塞,領悟到過去之所以“大陸新娘”的工作做不好,是因為對大陸了解得太少。講完課,他們一定要給順順5000元演講費,順順說:“這個錢我不能要,你們為這麼多無家可歸的姐妹義務服務,我怎麼好意思呢?”後來順順把這個錢全部捐了出來,幫避難的姐妹們買了衛生用品。

  “我會盡力幫助她們”

  ……

  全文請見《兩岸關係》2003年第3期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