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刊頭語(2002—08)

時間:2002-08-07 15:37   來源:

  臺灣民眾要求盡早實現兩岸全面、直接“三通”的呼聲一天比一天高昂,最近從臺灣到大陸共議“三通”的團組絡繹不絕。大陸方面對此作出積極、善意的響應。一方面,對臺灣民眾要求“三通”的呼聲十分重視,對島內所有主張發展兩岸關係的黨派、團體和有識之士長期為促進“三通”作出的努力表示讚賞和感謝,對他們前來共議“三通”表示歡迎並給予熱情接待;另一方面,明確提出以民間談判解決“三通”問題的主張,認為“三通”是一個經濟問題,不應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和幹擾,只要把“三通”視為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採取“民間對民間”的方式進行商談,以期盡早實現“三通”。

  本期有關“三通”的文章,對民間談判問題有深入的分析,認為大陸方面提出的只要把“三通”視為經濟議題和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政治含義的主張,大大降低了“三通”問題的政治敏感度,增加了以民間談判方式解決“三通”問題的可行性。民間談判是在當前兩岸政治關係仍處于僵局的形勢下解決“三通”問題的有效和務實的途徑,如果臺灣當局能將“三通”視為經濟議題和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而務實地加以推動的話,民間談判方式應該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面對島內強烈要求盡早實現“三通”的訴求,面對大陸方面更加彈性務實地推動“三通”的政策,臺灣當局仍堅持泛政治化的立場,使未來兩岸以民間談判方式解決“三通”問題的前景罩上濃重的陰影。但與此同時,臺灣當局卻大力推動與美、日及其它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企圖以此來減少臺商對大陸的投資、遏制大陸的經濟崛起,並借助與外國的經濟關係來阻擋“三通”、阻擋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對此,本期有專文加以透徹的分析,指出臺灣的經濟出路應當是迅速開放“三通”,並通過建立兩岸經貿合作機制,加強與大陸經濟的協調和合作,以便雙方的資源能夠做到優勢互補,從而提高臺灣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這才是臺灣經濟的當務之急。那種把希望寄托在與美、日等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之上的想法,根本是一廂情願、不切實際的。

  除“三通”問題外,本期著重談到的還有港臺關係問題。香港回歸祖國五周年之際,特區政府邀請二十多位臺灣支持和平統一的各界知名人士,專程來港出席回歸五周年慶典和第二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引人矚目。同時,第二屆特區政府改由政制事務局接手負責處理港臺事務,這是一項新安排,也引起外界的關注。人們相信,香港對于祖國最終實現和平統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將來兩岸實現直接“三通”,香港也會在兩岸交流交往中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
此外,本期有關大陸對臺政策的堅持與發展、“一國兩制”構想與中國文化的學脈淵源、臺灣社會的族群意識與臺灣意識等問題的文章,也都很有新意和深度,值得向讀者推薦。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