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進黨人主政臺灣以來,由于島內和兩岸間的統獨之爭日趨激化和表面化,許多原來若隱若現、似是而非的問題亦隨而浮上臺面和愈益復雜化。這里,筆者擬就所感受到的幾個問題談一點個人看法。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有人說,目前在兩岸間存在的主要矛盾,是"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矛盾,是"民主和極權"的矛盾,是中共要"吞並"臺灣和臺灣反中共"吞並"的矛盾,是中共"武力威脅"和臺灣反中共"武力威脅"的矛盾。不,錯了,這些都是有意的扭曲和歪曲。真正的主要矛盾是統獨之爭,是分裂和反分裂之爭,是要不要維護中國領土主權完整的大是大非之爭。這個矛盾,對于其它各種矛盾是起著決定和支配作用的,這個矛盾解決了,其它矛盾有的就不存在了,有的會緩和,有的會轉化。
應該說,制度之爭和意識形態之爭,曾經是國共內戰和國民黨逃臺初期的主要矛盾,但自李登輝主政臺灣以後,他的"臺獨"和分裂祖國的面目逐漸暴露,統獨之爭就浮上臺面。就祖國大陸來說,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糾正了"左"的錯誤,走上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經濟建設是中心,不再搞階級鬥爭為綱了。這樣,制度之爭和意識形態之爭的矛盾地位就下降了,階級矛盾下降了。隨而,統獨之爭、分裂和反分裂之爭,以及反對外國勢力插手中國內政、企圖分裂中國和實現"分而治之"的鬥爭就突出了,並上升為主要矛盾。
就目前來說,祖國大陸對臺港澳實行的"一國兩制"政策,實際上就是把制度之爭和意識形態之爭作為非對抗性的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而統獨之爭、分裂和反裂之爭、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之爭,則已成為對抗性的敵我性質的矛盾。這樣一種矛盾,本質上是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鬥爭,是沒有任何妥協余地的。當然,這只是就總體而言,就方針路線而言,具體到對各個分裂主義者個人而言,又會有各種不同情況,不可以一概而論。總的應該是爭取和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集中打擊極少數頑固不化和死心蹋地追隨外國反華勢力的分裂主義者。
兩岸間的主要矛盾是統獨之爭,然其主要矛盾方面又如何?當然是統而不是獨。表面上,臺灣島內的獨派勢力,氣焰十分囂張,又有外國反華勢力的支持,似有主導臺灣未來走向之勢。實際上,這不過是表面現象。就島內來說,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是主流,真正主張"臺灣獨立"的充其量不過5%左右,80%以上主張暫時維持現狀。他們並不否認自己是中國人,只因歷史的情結、外人的插手、當局各種歪曲現狀的宣傳,使他們在兩岸統一上產生種種顧忌。相信絕大多數臺灣人民終會覺悟,會認識到"臺獨"是走不通的"死胡同"。包括臺灣在內的13億中國人和海外數千萬華僑,必定是兩岸統一的主導力量,是任何人和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撓的。
"主權"和"治權"
現在臺灣島內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其主權范圍涵蓋中國大陸,但治權僅及于臺澎金馬"。這雖然違背歷史事實,但仍然認同"一個中國"的概念。因為,你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我則堅持是"中華民國"代表中國,這仍屬一國之內的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之爭,爭的是同一個中國的主權,爭的是中國究竟屬于什麼樣的政權。兩者都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這個前提下,兩岸自然存在著和平統一的可能。
另一種則是說"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這個"國家"的名字,現在叫"中華民國",將來會正名為"臺灣共和國",其主權和治權都"僅及于臺澎金馬",與中國大陸是"兩個互不隸屬"的國家。這就是"一中一臺"論,是"臺灣獨立"論。它是從李登輝的"兩個中國"論繼承和演變而來的。"一中一臺"和"兩個中國",在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因為兩者都強調"臺灣主權獨立",強調"兩岸互不隸屬",強調臺灣的"主權"和"治權"都與大陸分開。在這種情況下,兩岸的衝突將是不可避免的。
以上兩種矛盾的性質是不同的。筆者認為,在當今的歷史條件下,凡認同一個中國,承認兩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領土主權不容分割者,即使在政治上和意識形態上有分歧,仍屬人民內部性質的矛盾。反之,凡不認同一個中國,不認為兩岸同是一個中國,既強調"治權分開",又強調"主權分享",堅持把臺灣從祖國大家庭分裂出去者,則明顯地屬于敵我性質的矛盾。
主權和治權是密不可分的,主權決定治權,治權從屬于主權。主權和治權相互聯係,但又是相互區別的,主權不等于治權,治權不等于主權。臺灣從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雖曾被日本侵略者霸佔50年,但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即已根據國際文獻,重新收歸祖國版圖。這就是說,臺灣的主權和治權都已回歸當時的中國政府。如果不顧這一歷史事實,進而歪曲和捏造歷史,說什麼臺灣不屬于中國,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甚至勾結外國反華勢力,搞什麼"臺灣正名、國家制憲",到頭來只能是自取滅亡,"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還有,有兩種情況是必須反對的:一是強調"主權在民",即臺灣主權由臺灣人決定,實即欲採"公投自決"來決定臺灣未來。臺灣乃全體中國人民的臺灣,決不可以由臺灣少數人甚至是極少數"臺獨"分子暗自操控來決定臺灣的未來。二是強調"完全自治",這實際上就是"臺灣獨立",是鄧小平早就指出並堅決反對的。所謂"完全自治",實際上就是把"治權"置于國家"主權"之上,或把主權和治權"合而為一",這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事實獨立"和"法理獨立"
在臺灣島內,以李登輝為"精神領袖"的臺聯黨及其一部分追隨者,是激進的"臺獨"派,主張"臺灣正名、國家制憲",說是"名不正則言不順",是亦所謂"法理獨立"派。今年以來,這一部分人在行動上十分活躍,繼"3.17"的"世界臺灣人大會"之後,又有"5.11"的"臺灣正名大遊行"。其目的無非是要臺灣當局"修憲、立法",將"中華民國"改為"臺灣共和國"。
另一派是民進黨中陳水扁為首的一部分人,是漸進的"臺獨"派,主張先實後名,蠶食漸進,逐步"綠化",認為"實質比形式重要得多",是亦所謂"事實獨立"派。在美國新總統小布什上臺後,其對華政策明顯地向臺灣傾斜,一些民進黨人大受鼓舞;尤其是去年"12.1"選舉,民進黨又取得島內"立法院"第一大黨地位,這些人更是頭腦發脹,加緊推進"漸進式臺獨"或稱"事實臺獨"。
無論臺聯黨主張的"激進臺獨"或"法理臺獨",還是民進黨主張的"漸進臺獨"或"事實臺獨",其實都是殊途同歸,只是做法上略有差異,而目標上則完全一致,即要把臺灣從祖國大家庭中分裂出去。這兩個黨所進行的,實際是"戰略上的合作"和"策略上的相互配合"。然而無論是前者或後者,都是不可能得逞的。
就"法理臺獨"來說,這不僅違背陳水扁2000年所謂"5.20就職演說"所稱的"四不一沒有"的承諾,即不會宣布"臺獨",不會"變更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統獨公投",沒有廢除"國統綱領"和"國統會"的問題,使自己失信于臺灣島內外,而且會招致各方面的強烈反彈和壓力,從而加速自己的跨臺。何況臺灣島內的絕大多數人民不會跟著走,在其所謂"新中間路線"的面紗被揭去以後,統獨矛盾必將激化。祖國大陸的13億同胞及海外幾千萬華僑亦絕不會坐視不管。各種反獨促統力量勢將迅速匯聚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使臺灣島內極少數冥頑不靈和頑固不化的"臺獨"分子淹沒在他們自己所激發的全體中國人民和全世界華人的愛國主義大潮中。
就"事實臺獨"來說,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的騙術,同樣是不可能得逞的。民進黨內的一些人,對于臺聯黨的"法理獨立",自然是心領神會,求之不得,問題是風險太大,誰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因而,這才改為"漸進式臺獨"或"事實臺獨"。具體做法是,由小到大,由內到外,由實到名,一件件地,化整為零地,不動聲色地,量變促質變地進行,特別是在文化上、教育上、人們心靈上,不斷進行所謂"臺獨"的"內化"和"深化",逐漸實現"去中國化"。然而,這能做得到嗎?臺灣的中國人他們那顆扎根于五千年文明的中國心,絕不是少數"臺獨"分子一時的花言巧語所能欺騙和動搖的。
由上可見,無論"法理臺獨"或"事實臺獨"都是行不通的。社會人群中常常有這樣一種人,"小事聰敏大事胡涂"。別看臺灣當局中前任或現任領導人,都有一個長于作秀、巧舌如簧的迷人外觀,但都不可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後必將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臺灣意識"與"臺獨意識"
"臺灣意識",本是一種地方意識,是整個中國意識中一個特殊的分支部分。它作為一種鄉土性的感情意識,原本是很正常的。而"臺獨意識"則不同,它可能來源于"臺灣意識",但卻與"臺灣意識"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是"臺灣意識"的惡性膨脹,是"臺灣意識"在一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被一些人所扭曲、所誤導、所利用的結果,是很不正常的。
臺灣有一位名叫黃俊傑的教授,他把"臺灣意識"解釋為"抗爭意識",並且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二是"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三是"反抗中共的壓力"。不過,他又特別指出說:歷史上"傳統'臺灣意識'的抗爭論述,最終是以回歸中華民族或曰'中華意識'為依歸;而李(李登輝)、扁(陳水扁)的'臺灣主體意識'則是以'去中國化'或曰脫離中華民族為目的"(香港《信報》2002年5月6日)。這就把現今臺灣島內所謂"臺灣意識"和"臺獨意識"的本質區別說得一清二楚了。
所謂"臺灣意識"就是"本土意識"。而所謂"臺獨意識",則是排斥"中國意識"的"非本土意識"。通常所稱"本土化",如果從"幹部地方化"的角度來理解,是正常的,無可非議的。但目前臺聯黨和民進黨所指"本土化",則是"去中國化",實即奉行排斥"中國意識"的"臺獨意識"。這就不難理解,近兩年來臺灣島內為什麼"臺獨"氣焰那麼囂張?為什麼族群矛盾那麼尖銳?為什麼有人那樣仇視"外省人"和"中國人"?為什麼有人那樣不擇手段地誣蔑、醜化中國大陸和中國人民?為什麼臺聯黨一個個提案都在褒"本土人"而貶"非本土人"?道理很簡單,就是要把臺灣和祖國大陸分割開,要為"臺灣獨立建國"鋪路和制造輿論,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然而,我們要警告臺灣當局和臺聯黨,臺灣和祖國大陸是不可能被分割的。臺灣乃中國的臺灣,臺灣人即中國人。現在臺灣的住民,除極少數原住民以外,都是從祖國大陸去的,只有先來後到之分,絕無"本土、非本土"、"本省人、外省人"之別。就是極少數原住民,也都是偉大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要想纂改歷史和實現"獨立建國",是永遠辦不到的。
"愛臺灣"和"賣臺灣"
現在臺灣島內,有那麼些少數頑固的"臺獨"分子,唯恐天下不亂,島內一大堆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不去解決,卻去推動什麼"臺灣正名、國家制憲"運動,使臺灣社會亂上加亂,人心愈加不穩。他們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硬把"賣臺灣"說成"愛臺灣",又把"愛臺灣"說成"賣臺灣",真正應該"正名"的實舍此無他了。
什麼是"愛臺灣"?真正的愛臺灣,就必須考慮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這就是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以臺灣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依歸,讓他們過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
什麼是"害臺灣"?這就是不顧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搞政治挂帥、意識形態挂帥,一味空喊民主自由,罔顧人民福利,甚至無中生有,制造混亂和對立。這就是以臺聯黨為代表的"極端本土派"之所為。
臺灣人本來就是中國人的一部分,愛臺灣和愛祖國並不是矛盾的。臺灣人民歷史上的不幸,不過是整個中國歷史不幸的一部分,把歷史上中國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和喪權辱國,以及其對臺灣人民的壓榨和迫害,統統歸罪于另一部分不幸的中國人是荒唐的。兩岸中國人在開發、保衛和建設臺灣的長過程中,從來都是汗水浸在一起,血水流在一起,眼淚灑在一起。兩岸山水相連,命運相連,血脈相連,同祖同宗,同文同種,自古一家,禍福與共。說什麼臺灣人不是中國人,臺灣人是有別于中華民族的另一民族,是完全不顧歷史事實的胡說八道。
就是在極少數別有用心的"臺獨"分子的歪曲和捏造下,一種"去中國化"的歪風在島內勁吹。凡是象徵中國的各種口號、標記、符號、特徵、圖案和名稱,統統都在被清除之中。他們排斥普通話、漢語拼音、中國地圖、北京京劇;閩南話要改成"國語",臺幣要稱為"國幣",歌仔戲要稱為"國劇",故宮博物館要改成"福爾摩薩博物館",中鋼、中油公司要改成臺鋼、臺油公司。更荒唐的是,臺聯黨領導人竟把今年"5.25"發生的"華航空難"事件,說成是由于"中華航空"的名稱不吉利所造成,應該正名為"臺灣航空"。他們的所謂"去中國化",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真是太可悲又太可氣了。
這一切能說是"愛臺灣"嗎?不,只能是"害臺灣" 。俗稱"家和萬事興",有人偏把兩岸原本"一家人"的關係,說成是"鄰居"關係、"遠親近鄰"關係。本來生活在臺灣的中國人,只是有先來後到之不同,而有人卻偏偏將之分成"本省人"與"外省人"、"本土人"與"非本土人"、"臺灣人"與"中國人"。凡承認自己是"臺灣人"而"非中國人"者,即被認為是"本土派","愛臺灣";而凡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或"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即被認為是"非本土派"、"賣臺派",甚至被扣上"臺姦"的帽子。世界上怎麼會有這樣的邏輯!
在臺灣,真正稱得上"賣臺"、"臺姦"的,應該說正是這些愛扣帽子的先生們自己,他們是地地道道的"臺姦"。有些朋友不敢以"臺姦"兩字還扣他們,而稱他們為"漢姦"。而其實,在臺灣,"臺姦"和"漢姦"的含義是相通的,是"臺姦"就必然是"漢姦",反過來也一樣。關于這一切,是真正應該"正名"的時候了。
武力"保臺"和武力"犯臺"
關于武力"保臺"和"犯臺",也被一些人搞得模糊不清甚至倒白為黑了。
臺灣是中國的領土,捍衛中國領土主權完整是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在一個國家內部,只有對外保衛自己領土主權完整,防止外敵侵犯,而不存在自己侵犯自己的問題。
自抗日戰爭勝利,臺灣重歸祖國版圖以後,一些外國侵略勢力對臺灣覬覦之心始終不死,總是千方百計想把臺灣從中國大家庭中重新分割出去。所謂"臺獨"勢力,說到底不過是外國侵略勢力在中國的代理人。雖然,這些人中有著各種不同情況,其中許多人本來是反對國民黨的專制獨裁統治的,曾經是中國共產黨的朋友或同路人,並在歷史上作過有益的貢獻,但後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特別是個人權力欲望的膨脹,自覺不自覺地倒向外國反華勢力一邊,成為他們手中分裂中國的一個不光彩的棋子。他們自稱要"獨立建國",然而"獨立"得了嗎?"建國"得了嗎?一心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成為新型的"第二個滿州國",是永遠也實現不了的夢囈。
今日的中國經過曲折的道路,正在走向富強康莊大道,歷史上任人宰割和欺淩壓迫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發展壯大中的新中國,自然不願意也不允許我們自己的臺灣骨肉同胞再一次淪為外人侵略欺壓的對象,甚至讓外人以之作為手中工具,實現其"以臺制華"亦即"以華制華"的圖謀。所謂"獨立建國",不過是外國一種新型殖民地或新型附庸,全體中國人民決不答應。
祖國大陸的武裝力量是用來保衛包括臺灣在內的全中國領土主權完整,用來保衛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過安定和平生活的。只要臺灣承認"一個中國",不搞分割中國的領土主權,不搞"獨立建國",不引狼入室來幹涉中國內政,臺灣人民一定可以過和平安定的生活。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政策下,兩岸中國人一定可以和平共處,共同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共同從事和平建設和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臺灣人民也一定會有更好的"出頭天",會更好地發揮"當家作主人"的作用。
應該特別再次強調的是,中國人民的武裝力量,是用來對付外國幹涉者以及它們在中國的代理人,即死心塌地、頑固不化的"臺獨"分子的,而決不會用來對付臺灣人民。正因為如此,一些別有用心者,總是想用臺灣人民這塊牌子來遮蓋自己,把"臺灣意識"等同于"臺獨意識",把"臺獨"分子等同于臺灣人民,從而渾水摸魚。相信日益覺悟中的臺灣人民是不會上當的。
島內有些別有用心者質疑說:中國大陸政府對臺灣,沒有統治過一天,也沒有收過一分錢稅,怎麼能對臺灣擁有主權?這如果不是明知故問,就是對國際法的無知,也是對國內法的無知。過去在大陸的國民政府,也未統治過臺灣一天,沒有收過臺灣一分錢稅,為什麼能在日本宣布投降後派員接管臺灣?新中國政權也從未統治過港澳一天,沒有收過那里的一分錢稅,怎麼也能收回港澳?道理很簡單,這是每一個主權國家的合法政府都應擁有的基本權利。
目前中國的主體部分是統一的,只有臺灣這樣一個小小的局部在外國勢力的庇護下拒絕和談,抗拒統一,甚至不惜公開打出分裂旗號。看來海峽兩岸分裂和反分裂的鬥爭還會持續下去。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就一直是一個被侵略、被宰割、被壓迫、被欺淩的國家,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和民族尊嚴而進行的鬥爭始終沒有停止過。目前海峽兩岸所進行的分裂和反分裂、"臺獨"和反"臺獨"的鬥爭,實際上仍是這一鬥爭的繼續,這個鬥爭一天不獲全勝就一天不會收兵。
最後,想就臺灣領導人陳水扁5月9日在金門發表的談話,談一點個人看法。他說:兩岸近在咫尺,"大家其實就像是好鄰居一樣,都可以互相邀請對方來家里坐一坐、喝喝茶","如果中共領導人願意,阿扁也願意邀請他們到神泉茶坊來喝茶、談天",彼此應該秉持"善意的和解"、"積極的合作",來共同追求兩岸"永久的和平"。他並表示今年8月1日以後,將"推動由民進黨的中國事務部率團到中國大陸訪問",以"推動政黨和解"。多麼動聽的"和平曲"啊!然而明眼人一看就知,這完全是在"作秀",毫無誠意可言。通篇講話都是堆滿和平詞藻的"兩國論":一是強調兩岸是"好鄰居",實指"好鄰邦";二是對外國某領導人失口講的"兩岸兩國"大加讚賞;三是要派主張"臺獨"的民進黨的所謂"中國事務部"率團來大陸進行"黨對黨"訪問;四是回避"一中"原則而大談什麼"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這不是"和平曲",而是"臺獨曲"和"分裂曲"。這樣的"善意"、"和解"、"合作"、"和平",祖國大陸怎麼能接受?難怪連臺灣一些媒體也認為,這完全是"政治作秀",是"玩弄兩手策略"。
現在的臺灣,省不省,國不國,非省非國,不倫不類,確是要"正名"。不過,這個"正名",不是搞分裂,不是搞什麼"獨立建國",這是永遠也辦不到的。臺灣過去不是"獨立國",現在不是"獨立國",將來也永遠不可能成為"獨立國"。包括臺灣在內的13億中國人民的鋼鐵意志是臺灣分裂主義者不可逾越的障礙。真正應該要的"正名",是承認"一中",認同中國。中國是祖國,是母親。讓在臺灣的中國人背祖忘宗,認臺灣為母親而否認中國,這是絕對的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