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人物專訪〕馬英九市長答本刊問(2002—07)

時間:2002-07-03 11:10   來源:

  臺北市市長馬英九先生接受本刊的採訪,6月17日以書面形式回答了本刊記者提出的一些問題。馬市長表示,希望目前島內政治環境、社會環境與人文環境上的各種衝突和對立能夠減少,希望海峽兩岸都拿出具體的善意和實際行動來改善彼此關係。以下是馬英九市長的答問全文:


  問:馬市長不久前在紀念“五四運動”83周年的文章中,提到目前臺灣要有新的思考和出路,請問所指新的思考和出路為何?

  馬英九市長:英九曾于紀念“五四”83周年發表的《五四、胡適與自由臺灣》專文中談到,五四的思想精髓是自由與人權,它是以民主、容忍、理性、溝通、尊重、包容、關愛等價值為基礎。放眼當前的政治、社會與人文環境,這些精神格外令人懷念,如果能夠發揚五四的精神,做到民主包容、兼容並蓄、容納異己,一定有助于減少目前政治環境、社會環境與人文環境上的各種衝突與對立,例如政黨、族群、意識形態、政治主張等,五四精神在現實環境中,尤其顯得彌足珍貴。

  問:請問馬市長對海峽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問題有何看法?

  馬英九市長:文化是一國立國之基,超越疆界,更應該超越政治。臺灣與大陸在文化上血脈相連,目前兩岸雖然因為歷史與現實的因素,而形成政治上的分治,但彼此在文化、藝術、教育、學術各方面的交流與接觸,倒是相當順暢,這當然是因為兩岸在文化上係出同源有關。

  問:馬市長素具親民形象,任內在關心民生、服務社會方面屢有建樹,可否就此談一點個人的心得體會?

  馬英九市長:這三年來,臺北市發生多起重大的天然災害,包括1999年的“9.21”地震、前年的象神風災、去年9月的納莉水災、今年3月31日的強震,以及最近臺北市所遭遇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幹旱,實施歷時最久、影響范圍最廣、民生衝擊最大的全市分區輪流供水政策。諸多種種的天災,對臺北市市政團隊都是嚴厲的挑戰與考驗。但是,市府團隊發揮高度的專業,在嚴峻的環境中思考出路與對策,以負責任的態度來服務市民,保障他們的權益,降低生命與財產的損失,這是政府機制設計存在的目的。而歷經這些考驗,證明了市府團隊確確實實發揮了政府的功能,英九很高興,也很榮幸能與這樣一支專業、廉潔、有效率、負責任的團隊一起打拚,為市民盡心盡力。

  問:請問馬市長對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有何期許和良好願景?

  馬英九市長:兩岸關係的改善是當前的重要課題。改善兩岸關係不能只談理念或口號,兩方都必須拿出具體的善意,落實在行動上。同時也需要兩岸政治領導人運用高度的智能與耐心,用心“朝好的方向想”,才有可能逐步的達成。

  問:請問馬市長有無訪問大陸的計劃?

  馬英九市長:英九認為,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交流接觸、觀摩互動,可以提升自己城市的競爭力。大陸許多城市,如上海市,這幾年來發展迅速,建設的腳步非常快速,如果有機會,英九非常樂意前往中國大陸訪問,但是目前地方政府行政首長前往大陸訪問尚未核準,所以,短期內恐難成行。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