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今日臺灣〕臺灣空軍戰力評估(2002—07)

時間:2002-07-03 11:09   來源:

  20世紀90年代初,臺灣開始了武器的汰舊換新,其中空軍是臺軍換裝與擴充的重點,大量軍費投入了新型戰機的研究與採購。武器的全面換裝,部分提振臺軍士氣,也在某種程度上使臺灣當局高層的底氣抬升。那麼,臺灣空軍目前的戰力到底如何呢?


  臺灣空軍現役武器裝備


  臺灣空軍起源于抗日戰爭時期美國援助給中國政府的空中作戰裝備,其中主要是飛機。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為了防堵大陸攻打臺灣,又向臺灣提供了一批空軍武器裝備,其主力是F-86戰機。70年代,美國為臺灣更換了F-104戰機。80年代,美國又賣給了當時比較先進的F-5戰機。90年代以前,F-104與F-5戰機是臺灣空軍主力戰機。90年代以後,臺灣空軍進行換裝,至2001年底,臺灣空軍新一代武器裝備全部到位,此即臺灣空軍第二代武器。

  臺灣空軍現役第二代武器以戰機為主,高、中、低搭配,共有四百多架。其中包括美國賣給臺灣的90架F-5E/F-5F戰機,裝備3個中隊,配備美制“響尾蛇”短程空空導彈、“小牛”空對艦與空地導彈;美國提供技術、臺灣自己生產的128架IDF戰機,編成4個中隊,配備臺灣自制的“天劍”一型短程與“天劍”二型中程空空導彈;美國賣給臺灣的145架F-16A/B型戰機,編成5個中隊,配備美制“響尾蛇”中程空對空與“麻雀”中程空空導彈;法國賣給臺灣的57架“幻影”2000-5型戰機,編成3個中隊,配有法制“魔術”與“米卡”中程空空導彈。

  臺空軍現役飛機除戰機外,還包括一支由4架E-2T空中預警飛機、19架C-130H電子幹擾反幹擾飛機、數十架RF-F5偵察機組成的電子作戰部隊,以及61架C-130H、C-119、C-47運輸機,140架教練機,20架運輸直升機,14架S-70C搜索救援機,4架“波音”727-100型行政專機。此外,臺空軍兵力還包括集指揮、管制、通信、情報自動防空管制功能于一身的“強網”係統和美國已答應售臺的2套遠程預警雷達係統,以及12個空軍基地、57處機場、650余個機堡、1個飛機洞庫(“佳山”基地)等。


  F-16戰機是臺空軍主力


  在四百多架戰機中,“幻影”戰機技術含量最高。臺灣擁有的“幻影”戰機是同類型中最先進的一種,即“幻影”2000-5型。該型戰機的最大推力為882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7噸,實用升限17300米,最大速度2.2馬赫,航程3800公里,作戰半徑700公里,載重量為6噸;有9個機外武器挂載點,可以根據不同任務選擇所有種類的空空、空地、空艦導彈,既可從事高速高空攔截作戰,也可以空中對地面進行攻擊;裝備RDY雷達,可同時偵視及跟蹤8個目標,攻擊其中的4個目標,且能使敵方雷達模糊;配備2具30毫米加農炮,可挂紅外線制導的2枚“魔術”與4枚“米卡”中程空空導彈。其性能優于臺灣現役各型戰機,因此臺軍視之為至寶,除平時訓練外,不輕易出動它來執行空中監視、巡邏等任務。

  “空中防衛”是臺灣軍事戰略最優先的考量。而擔當臺軍空中防衛的主力不是法制“幻影”戰機,而是從美國購買的F-16戰機。該型戰機最大推力10818公斤,實用升限18300米,最大速度2馬赫,作戰半徑500公里,最大航程3890公里,最大載彈量6984公斤;裝有1門M61A1型20毫米航炮,具有9個機外武器挂載架,可挂載4枚“響尾蛇”空空導彈;配備的AN/APG-66(V2)雷達具有對空和對地兩種功能,最大搜索距離為95公里,俯視最大搜索距離為70公里,對地面目標的最大搜索距離為185公里,最多可同時監控64個空中目標,並跟蹤10個,同時攻擊6個空中目標;採用新型多功能顯示器和改良式電子戰管理係統,配有一套數字式地形跟蹤係統、全球定位係統、微波降落係統。美國在90年代末售臺“電子夾艙”和ATM-120空空導彈,F-16戰機的戰力獲得提升。

  臺軍另兩型戰機,即IDF與F-5戰機,主要擔負低空防衛與日常巡邏任務,非臺軍主力戰機。


  臺軍機失事率世界第一


  臺灣花費了近200億美元配置了第二代戰機,目的是要建立臺海空中優勢,確保臺軍防禦作戰于不敗之地。然而,以“幻影”、F-16和IDF飛機為主體的第二代戰機自90年代中期開始服役以來,頻頻發生摔機事件。1998年,一架編號為6828的F-16雙座戰機在澎湖外海墜海,造成2名飛行員死亡,此後又有4架F-16戰機墜毀。這樣臺空軍從美國採購的150架F-16戰機只剩下145架。被臺灣空軍視為至寶的“幻影”戰機也難逃摔機的命運,1999年10月一架編號為2053的雙座“幻影”戰機在新竹外海墜毀;1999年12月、2001年11月又先後有2架“幻影”戰機落海。臺灣自制的IDF戰機,也有2架報廢。至于老式的F-5戰機,幾乎每年都發生折翼事件。

  除了戰機外,臺灣空軍的其它飛機也常常發生災難性事故,包括教練機、偵察機、運輸機等,就連臺軍僅有的4架E-2T空中預警機,也有1架在著陸時磨壞機腹,幾年後才修復和投入使用。據臺灣“空總”公布的數字,從1950年至1999年,臺空軍共有622架軍機失事,平均每年15.5架。按此數字,臺空軍飛機失事率達到世界第一。


  臺軍空中防衛存有致命弱點


  從高失事率與各型飛機的級別來看,臺灣空軍飛機的技術含量並不高,性能也算不上優越。何況這些飛機都屬于第二代裝備,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軍事大國都在研發、裝備第三代戰機,臺灣不僅無力研發新型戰機,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可能更換剛剛服役的第二代戰機。

  從數量來看,包括老式的F-5戰機在內,臺空軍只有四百多架戰機,這與大陸相比是少之又少。要應付大規模的現代戰爭,臺軍僅有的這批武器所能招架的時日將會很短,更何況按照一般作戰武器出勤率的規律,戰時只有一半能投入使用,而臺軍機出事率又非常高,戰時能投入作戰的飛機將會更少。

  從戰機的操作來看,臺灣兵源本來不足,高科技人才更不願從軍,加之二代戰機頻繁失事,臺灣空軍存在飛行員與地勤人員嚴重缺乏問題。1998年8月,一批空軍飛勤人員在要求提前退役不成後集體請辭,報名做飛行員的青年越來越少,不少飛行員則提前退役。據臺灣東森電視臺2001年12月8日報道,以操作第二代戰機的5個基地而言,尉級飛行員缺員達55%,而整個空軍尉級飛行員缺員率也同樣高達52%。飛行員與地勤人員的缺乏,造成臺灣空軍第二代戰機無人開、地面無人服務的困境,以致部分第二代戰機被迫封存。

  從飛機的維護來看,由于生產第二代防空武器的廠家轉停產,臺灣軍機備用零件存在供給問題。同時新型戰機有美國產的,有法國產的,也有臺灣自制的,這種多家雜存的狀況造成操作不易與維護困難,更易引發災難性的事故。

  從飛機的活動與生存空間來看,臺灣空軍存在飛機活動空間不足問題,因為臺灣本島只有3.6萬平方公里,空中能同時飛行的飛機數量有限。另一方面,臺灣狹小的地域與密集的機場,使臺灣軍機及其配套設施容易遭受密集與毀滅性的打擊。由于這兩方面的原因,臺灣軍方正在與美國交涉將一部分戰機寄存在關島空軍基地。然而,如果將戰機存放在臺灣本島以外的地區,就無法在第一時間內發揮這些戰機的應有作用,臺灣空軍也就難以形成“制空優勢”,臺軍整體防禦戰力也因之大打折扣。

  總之,雖然第二代武器裝備的服役,使臺灣空軍的作戰能力有明顯增強,然而,由于數量少,質量低,零部件、飛行員缺乏,疏散、隱蔽性差,以及被動挨打等方面的原因,臺灣空軍的戰力不容高估,難以形成對大陸的空中優勢。如果臺海爆發戰爭,臺灣空軍存活率相當低,其對大陸的反制作戰能力十分有限。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