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閻連科對談雷頤:大歷史中小人物的殘酷歷史與現實真相

時間:2016-09-19 09:51   來源:鳳凰讀書

  9月10日,作家閻連科、歷史學家雷頤做客北京單向空間"單談"沙龍,與《古拉格氣象學家》中文版譯者林苑,向讀者分享兩本法國作家作品——《古拉格氣象學家》、《哀傷的墻》的閱讀感受,並對話文學作品中的"生命之輕,歷史之重。

  《古拉格氣象學家》是一本非虛構的文學作品,講述蘇聯時期普通氣象學家范根海姆,忽然"人間蒸發"後,在古拉格的勞改營裏堅持給女兒寄去小畫、標本、謎語,直至被處死的真實故事。故事既是一段父親留給最珍愛的小女兒的絕望之愛,更記錄了一部無辜者如何被國家暴力碾碎的真實記錄。

  《哀傷的墻》則是一本背景在當代的小説,曾獲2006年法國書商公會文學獎、熱帶文學獎,講述了一對加入以色列國籍的阿拉伯夫婦,在一次自殺炸彈襲擊後,醫生阿敏發現在襲擊中喪生的妻子絲涵竟然就是那個自殺式襲擊者。在巨大的震驚和傷痛中,阿敏不得不面對現實,為了弄清妻子為什麼變得面目全非,他決心找出真相。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雅斯米納卡黛哈,被譽為"阿爾及利亞當代最重要作家",她最擅長以女性筆名書寫伊斯蘭世界當今苦難。這次中文版《哀傷的墻》出版由新經典文化和上海三聯書店共同推出,也是這是卡黛哈的作品首次在大陸出版。

  兩本書所記載的故事發生在不同的年代,雖然看似無所交涉,但深入其中,人們可以發現,主角社會中的小人物:一位傑出的氣象學家,一位傑出的外科醫生,兩人都在大歷史潮流中無端為讀者解讀其中殘酷的歷史與現實真相。

  閻連科談《古拉格氣象學家》:從沒有覺得一部紀實文學可以寫得如此小説化、散文化、詩意化

  閻連科談到,看完《古拉格氣象學家》只花了一天的時間,自己很少這麼激動地看一本紀實文學。這是他第一次讀到用這種方式寫作的紀實文學。書裏面的故事、裏面的細節,父親和女兒這些人物都非常吸引人。它有著紀實文學中是少見的文學性。從來沒有覺得一部紀實文學可以寫得如此小説化、散文化、詩意化。作者文字對把握能力十分到位,閻連科認為"這是非常了不得的。因為紀實文學往往會被一己私見所左右,被一些慘痛的事尤其是古拉格這樣的事左右。"

  除了寫作方式,閻連科也表達了自己閱讀《古拉格氣象學家》的另一個感受:它告訴人們,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在一個特殊的國家,比如俄羅斯、朝鮮、古巴、中國、越南等等國家,沒有任何人可以置身歷史之外,任何人都是歷史的一部分。書裏的氣象學家,他原本的志願,就是希望每天研究白雲,俄羅斯的白雲、中國的白雲、全世界的雲彩--與政治、與意識形態等等沒有絲毫關係,但是最終他走到了這一步,成為歷史最重要的一步。這就是作者奧利維埃羅蘭發現並記錄下來的東西,他告訴讀者,在一個特殊的時期、特殊的國土上,沒有任何人可以置身歷史之外。

  閻連科説到:"今天我們50年代的人面對中國的歷史,饑餓也好,文革也好,1949年以前也好,非常困難的事情是和歷史拉不開距離。太身臨其境,太和它保持同步向前。甚至會覺得年輕人寫作不關注歷史會很痛苦。確實每個人不能置歷史之外。但是,另外一個方面痛苦的是,我們為什麼要寫作?看待歷史不能換一種目光?不能保持一段距離?老是那種受苦、批判,能不能更冷靜地分析、回歸到人本身,看人在這裡的情況如何?我想,《古拉格氣象學家》恰恰寫出這一點。他寫出人在大的歷史中既不能置歷史之外,但同時'我'本身還是一個人,我思念我的女兒,不斷地給女兒畫畫,畫植物,畫各種東西寄回去。書中沒有一點對歷史仇恨、謾罵,作者就是這樣記錄歷史。作者把握作家和歷史的距離在這本書上也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多的借鑒。"

  雷頤談《古拉格氣象學家》:如何搶救和構建小人物的歷史?

  歷史學者雷頤表示,《古拉格氣象學家》讓自己特別感動的地方在於,書中談到了如何搶救歷史的記憶、歷史的遺物--只有將這些保存好,後人、作家,歷史學家才會擁有把那一段故事重新復述出來的基本史料。雷頤談到研究歷史過程中往往一個重大的問題--史學本身的局限。歷史學家記錄下來的都是一些英雄豪傑,或是壞人或是梟雄。呈現出來一個時代的歷史,往往只是幾個精英的遭遇,是和老百姓無關。而普通人的歷史,因為沒有人重視很容易就散失遺棄。《古拉格氣象學家》這本書建構出小人物的歷史,是氣象學家在勞改營給自己的女兒寫信、畫植物,作者根據這些材料追蹤這個線索,這是這本書十分有意義的地方。"從史學的觀點看,這本書通過一個普通人的通信,重新建構出來古拉格的環境,裏面特別的重要的是談到恐懼--普通人都感到恐懼,人人都不知道會怎麼樣的恐懼--這本書談出來了。"

  閻連科談《哀傷的墻》:真實的現實與真實的歷史

  閻連科認為閱讀《哀傷的墻》時,讀者既可以把它當紀實看,也可以當小説看,甚至可以當一個偵破小説看,因為全部是主人公追蹤自己的妻子為什麼變成這樣一個人。小説深層次地告訴讀者,人與人的隔膜將是永遠無法破除的,生活了12年的夫妻是這樣,宗教問題是這樣,語言的問題是這樣,國家和國家的問題是這樣,制度和制度的問題也是這樣……人和人的隔膜將會是人類永遠要破除但又永遠無法破除的問題。

  "恰恰卻是由小説才能回到真實的現實、真實的歷史,想到恐怖主義,想到宗教的問題,想到夫妻之間的情感問題,想到很多家庭不可避免的問題。"閻連科認為認為《哀傷的墻》的意義。

  閻連科認為,中國的讀者有別與其他國家讀者一點,就在於我們的讀者永遠喜歡虛構,不喜歡真實。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事情。在其他國家,如果是真正的好紀實作品,,那是讀者要比真實虛構的小説更多的。

  雷頤談《哀傷的墻》:小説偵破了一個靈魂和宗教的問題

  雷頤從學術、從跨文化觀點分析了小説《哀傷的墻》的價值。小説從字數上來説,十多萬字很少,但是裏面確實充滿了矛盾和複雜性。他看完後覺得"特別地震撼和震驚"。故事在某種程度像破案、偵探,但是它破案和偵探追求的是靈魂問題,是思想、宗教、人的心靈為什麼會發展到這樣的一個脈絡。沿著這套軌跡發展,我們可以提出一個更深刻的問題:我們的靈魂怎麼安頓?怎麼找尋自己的精神家園?自己的精神家園在哪?這些是人類普遍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心靈歸宿問題。

  【書籍資訊】

  書名:古拉格氣象學家

  作者:[法]奧利維埃羅蘭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譯者:林苑

  出版年:2016-7-1

  頁數:208

  定價:36.00元

  內容簡介

  在古拉格的勞改營裏,氣象學家范根海姆堅持給年幼的女兒艾萊奧諾拉寄去小畫、標本、謎語,直到被處死的前夜。范根格安姆不是這麼剛烈的人。他愛家庭,尤其憐愛他的女兒,他的"小星星"。他熱愛他的工作,大概也熱愛他生活的時代,這個人,也許不夠有懷疑精神,和所有人一樣,有他的正直和忠誠,也有他的盲從和輕信。氣象學家的故事,以及其他所有在壕溝深處被槍決的無辜者的故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我們的故事的一部分,因為和他們一起被屠殺的,是我們(我們的父母,我們之前的一代人)曾經共用的希望,是我們曾經至少在某一刻相信即將變為現實的烏托邦。

  作者簡介

  奧利維埃羅蘭,法國作家,1947年生於巴黎郊區,曾當過記者和自由撰稿人,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後期擔任過左翼組織的軍事領袖。重要作品有《蘇丹港》、《紙老虎》和《獵獅人》。曾獲法蘭西文化獎、費米娜文學獎。2011年,法蘭西學院授予羅蘭保羅莫朗大獎,獎勵其全部作品。

  書名:哀傷的墻

  作者:[法]雅斯米納卡黛哈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原作名:L'attentat

  譯者:繆咏華

  出版年:2016-7

  頁數:280

  定價:35.00元

  內容簡介

  阿敏和絲涵是一對加入以色列國籍的阿拉伯夫婦。阿敏是一位傑出的外科醫生,夫妻倆人住在特拉維夫高級住宅區的一棟住宅裏,過著令人稱羨的愜意生活。但是某天,發生在一家快餐店裏的自殺炸彈襲擊硬生生摧毀了阿敏一手打造的美好生活。絲涵不幸在這次襲擊中喪生,但更為驚人的是,所有證據都顯示,絲涵就是那位自殺式襲擊者。絲涵的行為不僅毀了自己,以及十幾條無辜的生命,同時摧毀了被遺留在人世、不得不面對現實的阿敏。多年來看似和他同甘共苦的妻子,將他排除在自己的生命之外,徹底背叛了他。在痛苦、憤怒以及不解的情緒下,阿敏決心找出究竟是誰將他的妻子變成一個他所不認識的人……

  作者簡介

  雅斯米納卡黛哈

  本名為穆罕默德莫萊賽奧,曾是阿爾及利亞軍隊軍官,工作之餘從事寫作,在阿爾及利亞以法文出版了多部小説,深獲好評。在阿爾及利亞內戰期間,他為了躲避軍方對書籍的審查,採用了他妻子的名字"雅斯米納卡黛哈"這個筆名。一直到2001年,他離開軍隊遷居法國後,才公佈其真實身分。在公佈身分後他依舊使用這個女性筆名,為的是表示對妻子的感激,以及對所有阿拉伯女性的敬意。

  卡黛哈對於目前深擾伊斯蘭世界的政治衝突相當關心,重要著作有當代東方三部曲:《喀布爾之燕》、《哀傷的墻》、《巴格達之歌》。被譽為是阿爾及利亞繼加繆之後,當代傑出的作家。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