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TED競爭心理學》:競爭永遠存在,但方式永遠在變

時間:2016-07-12 14:03   來源:台灣網

  經濟學中有兩種效應。一種是逃避競爭效應:競爭越強,利潤就越低,企業就越是希望通過創新來逃離競爭,從這個角度來説競爭促進發展。另一種效應為熊彼特效應:競爭越強,利潤越低,競爭者越少,創新越難,從這個角度來説競爭阻礙創新。

  由於“逃避競爭效應”和“熊彼特效應”同時存在,因而競爭與創新、發展的關係也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關係。競爭是有用的,但到達某個點之後就不再有用。無論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還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商業拼殺,競爭永遠是核心話題,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競爭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跨界競爭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而變得普遍,很多壁壘被打破,一個行業可能會被其他行業衝擊。你有時候連對手是誰都不知道,悄無聲息地就被顛覆了。創新者不斷從一個領域進入另一個領域,邊界正在打開,每個行業都可能被擊破,舊思想正在漸漸消失,一切都將面臨推倒重來的過程,競爭無處不在。

  “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説:“有一點是肯定的,對於企業超出對手、卓爾不群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們還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企業如何發現其獨特戰略,並根據實際情況落實?當環境變化時,應如何調整?這些過程紛繁複雜,要得到正確的答案,需要我們用整體性的思維來思考。”

  那麼如何在競爭中獲得最大的那塊蛋糕,著名TED演講嘉賓瑪格麗特赫夫南在其著作《TED競爭心理學》中為我們做了非常詳細的闡釋。該書以人類學與社會學為依據剖析市場競爭,從人類天性、商業規則、社會心理等方面闡釋競爭如何影響你的思維和行為,分析競爭背後的博弈心理;從商業角度,講述企業應如何在競爭中規避山寨、創新趨同,逐底競爭等風險,深入探討博弈論的核心本質,重新定義人與商業。瑪格麗特赫夫南畢業于康橋大學,先後擔任五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曾任英國廣播公司(BBC)製片人,同時也是享譽全球的心理學家,現為波士頓大學客座教授。

  如果所有競爭都是零和博弈,你會選擇成群結隊還是卓爾不群?競爭行為與贏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極致偏執,更大更強的同時也會更貪婪。《金融時報》認為這本書超出了商業的範疇,深入到了權力與驅動力的心理學領域。“事實表明,競爭是有用的,但它在達到某個點之後就不再有用。” 競爭不是非輸即贏,也不是我們取勝的唯一法則。在競爭與合作中做出合理的決策,可以在人生中和商業上獲得更大的收益。在這本組織社會學的開創之作中,作者深入洞察了人性、商業、生存之間的問題,破解競爭迷思,通過對職業、教育、文化、商業、社會的大量研究,用實際案例證明了競爭思維如何決定了我們現有的樣子。太癡迷于“贏”本身,很難得到真正有利的結果。本書向我們證明創建更合作、更信任、更持久的體系才是正道。

  

編輯:楊真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