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專訪周國平:讀名著像給一個人的精神“打底子”

時間:2015-11-16 07: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專訪周國平:讀名著像給一個人的精神“打底子”

專訪周國平:讀名著像給一個人的精神“打底子”

  周國平(資料圖片)

  “經典名著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和一代代讀書人的選擇。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讀名著就像給一個人的精神‘打底子’,這非常重要。”近日,著名作家、學者周國平在北京參加《琥珀經典文叢》首發式,並於會後接受記者專訪。在談到閱讀經典重要性的問題時,他提出了以上看法。

  讀名著就像給一個人的精神“打底子”

  當天,面對著臺下朝氣蓬勃的數百名學生,周國平説,他特別羨慕,“現在有出版社把那麼多名著帶到你們面前,我上初中的時候可沒有:少年時代的我,基本上沒讀什麼名著”。

  周國平愛讀書,是親人朋友們都知道的事。11歲那年,他小學畢業。周國平説,當時憑著小學考初中的准考證,可以到上海圖書館看書,“那是我一直盼望著的事情。第一天,我借的是雨果的《悲慘世界》,但沒看懂。結果,整個初中,我都不太敢去碰外國名著”。

  “後來我讀高中,閱覽室的墻上貼著高爾基的語錄:我撲在書本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這句話太能表達我的心情了,我就是非常愛讀書。只是,對國外的著作還是讀得少。”周國平回憶道。

  直到考入大學,周國平才在同學的帶動下,發現了世界文學的寶庫。那個時候,他知道了托爾斯泰等許多偉大的作家,看了很多國外作品,“我想,我這一輩子心靈的成長歷程,是在大學一年級奠定的。我看很多課外書,然後寫日記,把自己的感受記下來,基本我的時間都花在這上面了”。

  但在當時,周國平還從沒想過有一天會當作家。他笑著説,即使我不當作家、沒成為學者,我仍然會繼續讀書、寫日記,“因為,讀名著就像是給一個人的精神打底子,提高辨別力,這非常重要”。

  讀者可以在經典作品的範圍內尋找“知音”

  在出版方這次推出的《琥珀經典文叢》中,周國平為《小王子》、《魯賓遜漂流記》寫了序。他説,自己一直特別喜歡這兩本書,“經典本身始終是經典,加上名家導讀,可能會起到一些推薦的作用,能給讀者提供參考。等到讀者真的具有一定辨別力和鑒賞力時,他就會選擇自己想讀的書”。

  具體到該讀哪些經典作品,周國平説,每個人要讀的並不一樣,個性、成長經歷以及年齡段的不同,都會各有適合閱讀的書籍,“大家要在經典名著的範圍內,去尋找你的知音。找到之後,就會發現打開了一個巨大的歡樂的源泉”。

  “有些書,之所以我們叫做‘經典’,是因為它們經過了時間的檢驗,是一代又一代讀書人選出來的。讀什麼書要有自己的見解,但這些‘讀書人的意見’,你是可以參考的。”周國平幽默的説。

  不過,雖然讀者基本都能知道閱讀經典的重要性,但在書店裏,卻不時會出現經典名著大幅度打折的現象,甚至有讀者戲稱“經典名著是印得多,買得人少”。周國平則表示,“經典氾濫”意味著它們仍然具有市場價值,“否則出版社不太可能不斷出這些書”。

  “文學的魅力和電影的魅力是有區別的。比如,電影是視覺藝術,當然有它的長處,比如會比較形象直觀。但在發揚這些長處的時候,就不得不捨棄文字藝術。”周國平也注意到了當下經典作品頻頻被改編為影視劇的現象,他對記者説,二者性質不同,“文學是語言藝術,能對人的心靈生活、心理活動做出細緻深入的描寫。這一點在電影是無法表現的”。(完)

  (上官雲)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