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晃蕩的青春》
東野圭吾新書講述“廢柴男”的過往——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 孫珺
近日,日本著名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自傳體隨筆集《我的晃蕩的青春》中文版正式發佈。東野圭吾可謂日本推理小説“天王”, 1985年以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得獎作《放學後》出道。1999年憑藉《秘密》獲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2006年《嫌疑人X的獻身》獲134屆直木獎,是日本推理小説史上罕見的“三冠王”,其作品在中國廣受歡迎。《我的晃蕩的青春》首次披露了這位高深莫測的“大神”那段以差等生、考試作弊、不務正業、高考落榜、復讀等為關鍵詞的青春。
曾經沒日沒夜打麻將 高考毫不意外地落榜
在《我的晃蕩的青春》一書裏,一改往日冷峻的推理天王形象,東野圭吾用輕鬆的口吻描述自己成長中的種种經歷,“廢柴男”的形象讓人大跌眼鏡:小學時,痛恨讀書,從未完整讀完一本書;初中時,進了遠近聞名的壞學校,沒日沒夜地打麻將,唯一的願望是能四肢健全地畢業;高中時,癡迷李小龍,去遊戲廳玩遊戲,篡改月票時間,甚至曾因偷窺女生更衣被抓,最大的理想是能考上錄取線最低的大學;高考落榜;復讀,依然沒心沒肺。終於考上大學,依舊不務正業,專業課考試作弊,實驗課得不出數據,為了戀愛參加各種聯誼;畢業後被一家公司錄取被人認為純屬運氣……
種種細節,描寫青春時期的小壞,讀來讓人忍俊不禁。比如,看女生更衣室,一開始是卸一個螺絲看,最後是貼一個海報,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孔,“兩個瘦長的男生,像壁虎一樣張開手那樣看”;再比如,好學生和壞學生在一起打麻將,沒錢就互相交換披頭士的唱片,甚至為打麻將放什麼背景音樂而打架。
從歡快風趣的敘述中能看出,東野圭吾有顆強大的內心,不管周圍的環境如何,他總是能很快找到樂趣。誠如他所言,“我把青少年時期所有的快樂的部分寫成了《我的晃蕩的青春》”。
“大神”作品品質不穩 因為他“胸無大志”?
這樣不斷地寫以及在不同的領域不斷地嘗試探索,東野圭吾的作品品質其實並不穩定。好的時候讓人驚為天人,不好的時候也讓人瞠目結舌。因為好的作品讓人期望值太高,於是,不太好的作品就讓人格外失望。著名評論家史航就這樣描述他的閱讀經驗:“我一開始遇到東野圭吾最重要的作品是《嫌疑人X的獻身》。之後我遇到他很多好的和不好的作品,他寫東西天上一腳、地上一腳,人家説他的創作有學習期、巔峰期,前些年開始進‘呵呵期’,當然,也有《解憂雜貨店》這樣好的東西。”不過,同為“碼字人”的他也很理解:東野圭吾寫的時好時不好就對了,讓我覺得跟他相處更自在、更輕鬆一點。如果他每一部都驚為天人,我脖子總是這麼仰著,就落枕了。
而這一切,其實都可以從《我的晃蕩的青春》裏得到解釋。一個在自由自在環境中成長的“胸無大志”的男孩,他所要的,既有證明其天賦的成功,也有不時偷懶的滑頭,有時候,還悄悄使一下壞。
揮不去青春烙印 《放學後》嶄露頭角
初中時期熱愛的滑雪、劍道、田徑,大學時期熱愛的射箭等運動及其獨特的經歷也成為東野圭吾推理小説裏的一大特色,這使得早期東野圭吾的作品大多以清新流暢的校園推理為主。1985年,東野圭吾以《放學後》獲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後,決心成為一位“靠寫作吃飯”的職業作家,辭去了在大阪的穩定工作來到東京。一切從頭開始,而且沒有退路。在那之後的幾年裏,他不停地寫寫寫,在那時的他看來,只要能夠持續出書,就算作品乏人問津,至少還有些版稅收入可以生活,而且,至少就不會被出版界忘記。
出道作《放學後》帶給文壇“青春校園推理能手”的印象過為深刻,東野圭吾本人雖然一直想剝下這樣的標簽,過程卻並不太順利。他還不斷地在懸疑、科幻等領域探索,結果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不被評論家所青睞,因為,他不像“本格推理派”,也不像“社會推理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