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虹(左)生前與女兒的合照。
2015年5月30日下午5時許,61歲的胰腺癌患者杜虹躺在病床上,已進入彌留階段。
隔壁房間,兩名來自美國的外科醫生已經等待了8個小時,事實上,他們從5月19日開始就在為這一刻待命了。
下午5時40分,杜虹平靜地離開了人世。兩名美國醫生第一時間向杜虹體內注射了抗凝劑、抗菌藥物、抗血栓藥物,防止血液凝固,並用特製設備按壓心臟,保證血液繼續迴圈。
隨後,杜虹的遺體被放入裝有冰塊的木質棺材中,迅速轉移到手術地點,耗時約1小時。接下來是灌流,由於人體細胞中含有大量水分,冰凍過程中水分凝固會形成冰晶,極易刺破細胞,造成巨大傷害,所以冰凍技術的要點是使用冰點更低、不容易結晶的保護液代替水分,達到脫水的效果。
美國醫生首先用稀釋過的保護液,逐步替換遺體中殘留的血液。隨後,使用儀器打開遺體頸部的總動脈和總靜脈,形成一個液體輸入的回路,輸入保護液,隨後開始重頭戲——替換頭部殘留的血液。
替換過程比較漫長,醫生會逐步加大保護液的濃度,從動脈輸進頭部。當人體內保護液濃度達到遺體保存要求後,繼續監測靜脈輸出液體中保護液的濃度,當輸出液體的保護液濃度與輸入濃度一致時,表示頭部水分已完全被替代。灌流超過4個小時,整個過程需要在冰凍低溫接近0攝氏度的情況下完成。此後需要將遺體進一步降溫。工作人員使用-60℃的乾冰對遺體逐步降溫,最終將遺體保存在一個-40℃左右的冰棺當中。至此,遺體冰凍的初步流程完成。
接下來,杜虹的遺體頭部將被分離保存在-196℃的液氮環境特殊容器中。
在此後的漫長歲月中,工作人員將按期添加液氮,保證杜虹的頭部長期保存。按Alcor科學家的樂觀估計,50年後的科學技術也許就能讓杜虹解凍頭部、再造身體,也就是——復活。
起于玩笑 /
“我也把身體冷凍起來吧”
杜虹,重慶市知名兒童文學作家,今年5月30日去世,享年61歲。
2014年10月杜虹因胃痛再到重慶本地一家醫院檢查,彩超結果顯示“胰腺佔位”。“胰腺癌三期,去更好的醫院看看有沒有手術的可能吧。”醫生最後這樣説。杜虹28歲的女兒張思遙悄悄地上網查詢,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會以極快速度奪走生命。
3月中旬,杜虹的狀況急轉直下,檢查顯示到了終末期。治療期間,網上一則新聞引起了母親的興趣:一對泰國夫婦因無法挽救患腦瘤的女兒,把女兒送到美國一科研機構冷凍,期望未來科學發達時再將女兒解凍治療。
“母親當時曾半開玩笑的説,我也把身體冷凍起來吧。”
天方夜譚 /
冰凍人體,她是中國第一人
母親當時也許只是開了個玩笑,但女兒不這麼想。今年5月初,張思遙鄭重其事的把幫母親冰凍身體的想法告訴了丈夫魯辰。
“我當時聽到妻子説的話,真是驚呆了。”魯辰説,出於安撫妻子的情緒,他決定嘗試一下,沒想到真的在網上找到國內一家聲稱可以做人體冰凍的公司。對方告訴魯辰,這項研究已經停止了,況且,要完成人體冰凍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産。
“我們只是普通工薪階層,如果需要這麼高的費用,只能作罷。”結果讓魯辰有些灰心,但他沒有放棄。通過幾名網路志願者以及在美國的同學,他輾轉聯繫到了美國一個專門從事人體冰凍研究的科研機構——Alcor。
“聯繫了幾次,我們認為,對方給我們的資訊是可信的。”魯辰説。
“人的死亡並非瞬間完成。”中國農業科學院動物基因工程在讀博士魏景亮,是幫助魯辰夫婦的志願者之一。
魏景亮告訴記者,從生物學原理上説,在醫生宣佈患者死亡的第一時間,用科學手段讓患者進入“醫學穩定”狀態,隨後再採取一系列方法進行冷凍保存,可以最大限度讓人體在有限受損的狀態下進入冷凍狀態。
“我們相信,冷凍人體在科學水準達到一定的水準之後解凍,是一種希望。”
由於所學專業,魏景亮4年前開始關注對美國Alcor人體冰凍技術,據他介紹,近十年來該技術有了比較明顯的突破,因此近十年間參與並實施冰凍的人數比之前幾十年的總和還要多。
魏景亮稱,據他了解,杜虹目前是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全國首例參與人體冷凍保存以期望“復活”的案例。即使在亞洲,也僅有今年2月份媒體報道的泰國小女孩冰凍頭部的案例,應屬於亞洲第二例。
《三體》成真 /
小説裏的故事成真了
“我們從Alcor了解到的情況是,全身冰凍需要200萬元人民幣,只冰凍頭部的話,需要75萬元人民幣。”魯辰説,經過反覆考慮,他們認為冰凍頭部的方案比較合適。
只冰凍頭部,母親會同意嗎?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是,杜虹表示願意。
杜虹有一個不被大多數人知曉的身份——她是前不久獲得雨果獎的大熱科幻小説《三體》的編審之一。在小説中,有一個叫雲天明的角色,取出大腦後通過冰凍技術保存,最終通過三體人的克隆技術成功復活。
“媽媽説,50年後能否有效是未知數,但她不介意用自己的遺體做實驗,新興科技總要有人嘗試。”魯辰説,因為母親節儉,所以他們隱瞞了花費金額。
隨後,張思遙賣掉了在北京20多平方米的一套房子,加上杜虹的積蓄,湊齊了所需的75萬元費用,和Alcor簽了協定。
如今,杜虹的遺體已在美國洛杉磯完成了冰凍。張思遙與丈夫魯辰期間已前往美國進行了探視。根據美方機構工作人員介紹,杜虹遺體的處理十分成功,在受損很小的情況下,已通過液氮保存在零下196℃的環境中。人 物 資 料
杜虹
重慶市知名兒童文學作家今年5月30日去世,享年61歲
她的很多作品如《春之神》《等客人》《中隊決議:不吃雪糕》等等收入了多種兒童文學選集和幼兒園、小學教材。
此外,她是前不久獲得雨果獎的大熱科幻小説《三體》的編審之一。華西都市報對話《三體》作者劉慈欣:
數月前已知曉“冷凍”一事
對杜虹的選擇充滿敬意
昨晚十點過,華西都市報也連線到著名科幻作家、《三體》作者劉慈欣。聽到記者的轉述,他的態度顯得較為淡定。
華西都市報:您知道重慶女作家杜虹遺體冷凍的事情嗎?
劉慈欣:我知道。幾個月前我就知道了。是她的女兒跟我説的。我沒見過杜虹女士。
華西都市報:杜虹是《三體》的編審之一,也是《三體》的讀者。據杜虹的女兒講述,生前的她,在得知自己患絕症後,最早冒出冷凍遺體的念頭,正是從看你寫的《三體》獲得的啟發。作為《三體》作者,你有怎樣的話要説?
劉慈欣:我是寫科幻小説。寫科幻小説的科幻邏輯,跟作為自然科學的醫學邏輯,不是一回事。坦白説,雖然我不是生物學家或者醫學家,但是以我的知識,我認為,這個冷凍手術未來能將人“復活”,存在著巨大的技術障礙。況且杜虹女士還只是冷凍了頭部。比如説,且不管冷凍對細胞深層結構的破壞,將來“復活”手術,對克隆技術也有相當高的要求。但是不管怎樣,我對杜虹女士敢於這樣選擇,我是充滿敬意的。她能在自己的生命結束以後,還能用自己的“身體”去向科學的未來探索。這是很有勇氣的行為。我真誠希望,50年以後,人類的科學技術真的能達到她所希望的那一步。我也非常期待,50年以後她真的“復活”了。我深深祝願她,同時期待屆時我還能活著見證那一刻。
華西都市報:萬一以後還有其他絕症患者效倣她這種行為呢?
劉慈欣:非要效倣也是人家的一種自由。不過我要鄭重提醒他們:自己首先要徹底想清楚,要明白,“復活”所將面臨的巨大技術障礙。要非常非常慎重。這個技術障礙有可能在5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以後被克服,也可能永遠無法克服。要有這個足夠的心理準備。畢竟,科幻小説是文學,跟現實不是一回事。其次,冷凍遺體技術花費是非常高昂的,會給家人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
《科幻世界》雜誌副主編:
證實杜虹進行“冷凍”手術:感到震撼
華西都市報記者隨後也聯繫到《科幻世界》雜誌副主編楊楓,她告訴記者,在杜虹生前,她曾經見過她。跟杜虹的女兒也有聯繫。早在幾個月前,她也已經知道杜虹女士遺體冷凍的事情,“那個時候,她還沒有去世。有一個將要參與到冷凍手術的志願者聯繫到我,告知希望《科幻世界》能以合適的方式率先將這個手術披露。但是考慮到種種因素,而且我們也不知道一個科幻雜誌該以怎樣的角度去報道這件事,就沒有率先披露。”
楊楓説,據她從杜虹的女兒那裏獲悉,杜虹女士是在好幾年前得知自己患病後,跟女兒透露,自己也想嘗試《三體》中描寫過的那個冷凍手術,“《三體》這一兩年是很火,但是此前的讀者並不多。作為一個病人,而且不是年輕人,能主動選擇這個手術,對科技的未來能抱有如此大的希望,可見她也是一個很有想像力且充滿勇氣的人。”
身為《科幻世界》多年的資深編輯,楊楓坦言,當最先得知這個消息時,“還是覺得挺震撼,覺得不可思議。畢竟,這是現實,不是科幻文學。對於未來科學技術發展到哪一步,誰也不知道。”據《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