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劉慈欣:寫科幻不刻意表現東方元素 要有世界視角

時間:2015-09-17 08:52   來源:南京日報

  

  昨天下午,以《三體》獲得有著“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雨果獎的劉慈欣,與《科幻世界》主編姚海軍、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一起出現在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的“中國科幻文學新生力量在哪”暨《2014中國最佳科幻作品》新書媒體見面會上,共同把脈中國科幻文學發展面臨的癥結。

  市場熱人才少,幾乎沒有專業科幻作家

  姚海軍在《2014中國最佳科幻作品》的序裏寫道:“中國科幻的現實圖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意思是新生力量的成長和現在的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特別是今年劉慈欣獲得雨果獎後,各方對中國科幻都高度關注和期待。雖然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後備力量的儲備仍然不是那麼理想,有些青黃不接。”他説,創作隊伍的規模有限,能創作長篇的更是屈指可數。

  王晉康也表示,近期雖然涌現出一些優秀的科幻作家,比如寶樹、張冉、張波、陳楸杋等,但總體來説還是太少。

  劉慈欣此前去芝加哥參加星雲獎的頒獎典禮,美國科幻作家的規模之大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雨果獎是大眾化的粉絲大會,人肯定很多。星雲獎只是美國科幻作家協會的內部會議,沒想到居然有一兩千人參加,相對於我們的三五十個人來説,美國的科幻作家規模很龐大。”劉慈欣説,這一兩千人一大半都是專業作家,而中國現在幾乎沒有專業的科幻作家,“據我所知,科幻作家是學歷最高的作家群體,他們的工作都很忙,抽出時間寫長篇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科幻文學基礎薄弱,獲雨果獎推動力量有限

  雖然劉慈欣獲雨果獎讓讀者振奮,但他表示,獲一個國際大獎不會給中國科幻文學現狀帶來根本改變。

  “獲獎最明顯的效應,就是會促進中國科幻文學向英語世界輸出,因為雨果獎最大的作用就是彰顯了中國科幻文學的存在感。以前中國科幻文學在美國和西方的存在都成問題,現在它以強有力的方式顯示自己的存在,這必然推動中國的科幻小説向英文世界輸出。”在劉慈欣看來,這對國內本土科幻文學的推動力量比較有限,“中國的科幻文學長期以來基礎都很薄弱,我不認為憑一部作品獲得一個國際大獎就能有什麼根本改變。我覺得還是要一步一步地積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姚海軍則期待著能從産業升級角度看到中國科幻文學的蛻變。“美國科幻的利潤中心已經從出版轉移到了影視、遊戲領域,是産業升級。我們現在還處在以出版為中心的階段。也許明年《三體》電影上市以後,這個局面有可能改變,也許一部《三體》電影就超過中國科幻文學出版産值的幾倍,甚至十倍。”

  不刻意表現東方元素,科幻文學需要有世界視角

  以《三體》為代表,中國科幻文學已經吹響了進軍世界的號角。中國科幻文學有什麼特點?東方文化元素是否能吸引西方讀者?

  劉慈欣對此表示:“我在寫作過程中完全沒有有意地融入任何東方文化元素。美國記者採訪關於《三體》的問題時,我説過這樣一句話:‘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美國讀者看我的小説是因為它是科幻小説,而不是因為它是一本中國的科幻小説’,這樣才是中國科幻小説真正成功的時候。”他不否認東方文化元素和各個民族特有的文化因素在科幻小説中的重要性,“但在我的心目中,人類在科幻小説之中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所面對的危機和未來都是整體的危機、整體的未來,不是某個人、某個民族的危機和未來。作為一個中國人,即便你不刻意表現東方文化元素,肯定也會在書中表現出你作為一個中國人的經歷、思想、世界觀,但這不是我刻意去表現的。民族的東西在某些作品中很重要,但整個科幻文學需要有一個世界的視角。”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