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三體》作者係工程師出身 自曝曾是遊戲迷(圖)

時間:2015-08-25 07:58   來源:央廣網

  《三體》作者劉慈欣(資料圖)

  央廣網北京8月24日消息(記者何源)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北京時間23號下午,第73屆雨果獎在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正式揭曉。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説《三體》獲得了本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説獎,雨果獎,又被稱為“科幻藝術節的諾貝爾獎”。這不僅是中國人,也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這個獎項。

  登上科幻文學巔峰的《三體》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他的作者劉慈欣又是何方神聖?中央臺記者何源在第一時間採訪了《三體》作者劉慈欣。

  北京時間23號下午,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的大螢幕上,傳回了國際空間站中宇航員林格倫的影像。這是頒獎禮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林格倫在太空中,宣讀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説獎獲作品——劉慈欣,《三體》。

  《三體》的翻譯者劉宇昆,代表劉慈欣宣讀了獲獎感言:“雨果獎是科幻界的一座燈塔,我從沒想到自己會得到這個獎。”

  與此同時,山西陽泉郊外,一場瓢潑大雨泥濘了道路,《三體》作者劉慈欣在顛簸的車裏接到了重慶出版社工作人員的電話:《三體》拿到雨果獎了,你知道嗎!

  由世界科幻協會頒發、為紀念“科幻之父”雨果根斯巴克而命名的“雨果獎”,創立於1953年,與星雲獎並列,是全球最權威的兩大科幻文學巨獎,又稱“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劉慈欣這次獲獎,不僅是中國作家的第一次,更是亞洲作家的第一次。

  記者在第一時間聯繫上了劉慈欣。電話中的他,顯得比眾多書迷,要淡定的多:

  劉慈欣:不能説意料之中,也不是完全意料之外。當時獲得過6個提名中的一個,就是有六分之一的可能性。現在看獲得了,還是很高興的……

  這位被昵稱作“大劉”的雨果獎得主,今年52歲。圓臉、平頭、戴一副黑框眼鏡,幾乎是他全部能被形容出的外貌特徵。2014年之前,大劉一直是山西娘子關電廠的一名工程師,習慣在出門時用扁長的牛皮紙信封,裝一把散裝的茶葉。從2006年到2010年,他在電廠上班、下班接女兒、回家做飯,完成了150萬字的《三體》三部曲,獲得了一次“星雲獎”提名,登上了中國作家富豪榜。

  分為《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的三部曲,講述在文革時,軍方為尋找地外文明,向太空發出了廣播信號,沒想到卻觸犯了宇宙生存的“黑暗森林法則”。大劉説,《三體》的寫作契機,其實來源於一個看似枯燥的物理問題:

  劉慈欣:看過一篇文章,論述物理學中的“三體”概念。三個質點在沒有引力的空間做運動,目前人類力學數學無法預測運動方式。當時就想,如果三個質點是三個恒星會怎樣,如果這三個恒星其中有一個有文明,那上面的生命過的是怎樣的生活。這就是你問的,所謂的開篇契機。

  大劉描繪的三體星系,擁有三顆太陽。恒星的不規則運動,讓三體文明的生存條件極為嚴酷。為了生存,生命可以隨時將自己“脫水”,變成乾燥的纖維狀“人幹”被堆疊儲存,躲過惡劣氣候。工程師出身的大劉,甚至在小説中設計了一個完整的遊戲程式,讓主角進入其中體驗三體星。大劉告訴我,因為他小時候就是個遊戲迷,了解遊戲中的角色扮演,能給玩家強烈真實的代入感:

  劉慈欣:我年輕時曾是狂熱的遊戲迷,長大了工作家庭讓我沒精力,不允許再玩遊戲了。我小時候還不是windows系統,還是dos系統下的簡單遊戲,什麼波斯王子、警察抓小偷之類的。

  城市夜晚是這樣的明亮,亮到許多人不拉上窗簾,就無法入睡。這樣明亮的夜晚,也很難再見到星星;這樣忙碌的時代,恐怕更少有人真的去思考,150億光年的宇宙尺度,究竟是怎樣的概念。劉慈欣認為,科幻的使命,就是拓寬人類的思想。如果有人,能因為一篇科幻小説,在下班的路上看一會兒天空,那麼小説的作者,就成功了。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