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科幻作家劉慈欣:《三體》成功是個偶然難複製

時間:2015-07-28 14:01   來源:廣州日報

  劉慈欣。(新華社供圖)

  劉慈欣的代表作《三體》。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發佈消息,天文學家確認發現首顆位於“宜居帶”上體積最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一時間,“地球表兄”、“地球2.0”等説法在網際網路上流傳開來,被譽為中國科幻文學里程碑之作的《三體》三部曲也再度被網友提及。

  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在中國的銷售量總計已超過100萬冊,成為幾十年來中國最熱銷的科幻小説,並將被改編成電影。2013年,他以37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第一次登上了中國作家富豪榜。

  日前,記者專訪了《三體》作者劉慈欣,他表示,相比科幻文學比較發達的美國,我國還處在初級階段,很難通過一部或者幾部小説就能夠彌補。而對於被推上“世界高度”的《三體》,他認為,《三體》的成功只是一個偶然,這種機遇可能以後不會再來了。

  文/廣州日報張丹

  實習生楊天嬌

  劉慈欣和《三體》

  科幻作家,中國科幻小説代表作家之一。《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在中國的銷售量總計已超過100萬冊,成為幾十年來中國最熱銷的科幻小説,並將被改編成電影。

  廣州日報:中國科幻領域現在是個什麼水準?

  劉慈欣:世界上科幻文學比較發達是在美國。相比來説,我們還在初級階段,一方面,文學的成熟度不如他們,他們搞這個將近一個世紀了。另一方面,差異是在受眾群體市場,我們的讀者人數、銷售量、作家人數,跟美國都差很遠,大概是美國十分之一的水準。

  廣州日報:你是怎麼開始科幻小説創作的?

  劉慈欣:1998年前後。主要動機在於我本人是一個科幻讀者,看得多了,就想寫了。

  廣州日報:你是位工程師?

  劉慈欣:對,其實國內寫科幻的,都是業餘的,包括我也是業餘的。

  談《三體》成功:

  “有很多偶然因素影響”

  廣州日報:有觀點認為,科幻文學很多是千篇一律,萬變不離其宗,你怎麼看?

  劉慈欣:可能有這方面的問題。科幻本身是創新的文學,需要新的構思,新的想法,這本身來説就比較困難。就科幻的題材,不單在中國,在外國也一樣,還是處於一個不斷重復、有限的題材。

  廣州日報:《三體》是否脫離這樣的局限,相當於開闢一個新的領域或想法?

  劉慈欣:不贊同這種觀點。《三體》不是新的領域,新的想法。相反,《三體》描寫的題材是科幻裏最老的題材,都是外星人入侵,這在科幻小説誕生之初,就有作家寫過了,而且現在也不斷在寫。它不是全新的領域與題材,即便在國內的科幻小説中,之前描寫這類題材的也有很多。

  廣州日報:其他小説沒有取得《三體》這樣的成功?

  劉慈欣:是,它們沒有那麼大的影響。但《三體》的題材不是全新的題材。

  廣州日報:《三體》成功有哪些因素?

  劉慈欣:説坦率的話,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有各方面的機遇,剛好各方面的力量合在一起。不光我不清楚,出版者也不清楚。因為《三體》之前之後的科幻小説都很難産生多大的影響,所以具體説這本書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影響,可能會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在裏面。和它的內容肯定有關係,但不得不承認裏面有很多偶然因素。具體是什麼偶然因素,只能説有些能感覺到,比如説《三體》第三部産生影響的時候,正好是微博興起的時候,微博有意無意對它起到宣傳作用。

  中國的科幻文學在世界總體來説,還差得很遠。不可能通過一兩部作品就把中國科幻作品帶到一個世界的水準,這不現實。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