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專訪于丹:在秉持一團真氣裏 學會隨緣

時間:2015-07-21 07:30   來源:新華網

  于丹新著《有夢不覺人生寒》,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年7月版

  新華網北京7月20日電(記者 王志艷)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道歉”成為關鍵詞。在木蘭研究會的施壓下,賈玲為自己在小品中改編花木蘭的故事道歉。中道協抨擊《道士下山》有損道家形象要求電影停映、陳凱歌道歉。先不論事件中的是與非、名人被消費因素,什麼才是這個時代真正需要的文化,我們又該以怎樣的姿態與傳統對話,才是背後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

  作為著名的傳統文化傳播學者,于丹帶來新書《有夢不覺人生寒》,也帶來她的看法,相較于聲色俱厲的批判,于丹認為更重要的是建立、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我們是可以去重新解讀歷史的,前提是你真了解它,了解之後才有尊重,尊重之後才有闡發。”

  19日下午,週末的北京酷熱難當,國家圖書館典籍館裏人頭攢動,比原定時間晚了十五分鐘,于丹帶著慣有的笑容出現在新書沙龍現場,一襲淺色的水墨風格連身長裙應和著活動的氛圍。主持人調侃,初讀這本書覺得于丹“沒有進步”,因為和之前出的“沒有區別”,細讀之下才感十年間于丹沒有改變的“是一種對生活的淡定,和作為女性對社會的敏銳觀察”。

  新書沙龍的主題是“我們的十年”,自2006年登上百家講壇進入公眾視野,十年翩然而逝。十年間于丹面對著各種燈光,也接納了各種“不得已”。對於國學所謂“冷熱”的探討,于丹淡然以對,她不期待這種應流淌于血脈中的學問“過熱”或“消沉”。

  “國學,應是中國人自己的生活方式”,于丹如是説。

  談起“十年”,于丹也不禁感慨,“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十年還能有幾個呢?確實不多了。”人很難不面對“中年之惑”,“惑”不單是困境,也許還是對人生的升級感悟。“中年是離角色最近,離自我最遠的時候,用最有承受力的年華進行著角色人生的挑戰。”這是于丹對“中年”的理解。她坦言,這十年大時代在變,每個人的生活也在變,這個時代發生很多東西都在超乎想像。“我們在好與壞之間忙碌,究竟在做角色還是在做自己呢?”

  在《有夢不覺人生寒》這本書裏,人到中年的于丹試圖探索大眾理解國學的新形式,拾來生活裏的一些片段,用已有之學、所歷之事提醒讀者不忘初心,也藉此開解自己獲得身心安頓。

  “人在事上磨,不是要圓滑到偽善,而是在秉持一團真氣裏,學會隨緣。”這句新書的題記是于丹概括的人生觀,用簡單化解複雜,以天真應對老練,不妨也可看做是她十年國學路上的心靈寫照。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