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數學大爆炸”科普派對在中關村言幾又書店舉行。(主辦方供圖)
6月27日,《無言的宇宙》與《what if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兩本書以“數學大爆炸”之名在北京中關村召集起了一場科普派對。派對現場的嘉賓是研究宇宙的物理學家李淼和數學愛好者顧森,兩位的組合也顯示了科普讀物中數學與物理不可或缺的位置。
《無言的宇宙》並非是寫宇宙,講述的是24個公式背後的故事,比如“1 + 1 = 2”、畢氏定理、電磁現象的“麥克斯韋方程”,還有著名的E = mc2,書中清晰地解釋了每一個方程的含義,如何發現了它,在人類發展史上和現實生活中曾發揮了怎樣巨大的作用。
書中娓娓道來的公式可能會成為文科生閱讀此書的障礙,但對於李淼來説這一點恰恰成為一個理科生不得滿足的地方,“雖然每一章都有公式,但並沒有公式推導,只是圍繞這個公式講有關的故事,實際就是給文科生講的。對於理科生來講,我不感興趣,因為它沒有證明。”
“雖然沒有證明,但它把每個公式的意義都講出來,這是目前很多同類書沒有做到的。”顧森覺得有意義而且很有意思,“至少在讀後,你會覺得這個公式很厲害。”李淼此時風趣呼應:“有不明覺厲的感覺。”
讀者向嘉賓提問。(主辦方供圖)
相比《無言的宇宙》這種含蓄地表達數學之美的書,《what if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傷的問題》則帶著一堆稀奇古怪的問題刺激你的好奇心,據出版方“未讀”表示,《what if》5月初上市,目前累計發行超過3萬。而據各大圖書電商的銷售排行來看,位居前列的《what if》也顯示著已將眾多讀者俘獲的戰績。的確,人們很難拒絕那些腦洞大開又含有科學真相的問答,比如,如果人體內的DNA瞬間消失了會怎樣?如果把海水抽幹會怎樣?如果地球膨脹得像太陽一樣大會怎樣?
就書裏這些問題的回答,有讀者表示看到了數學和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是不是就算數學的意義?
對此顧森的看法是,用理論去解釋或者預測生活,其實跟實際情況還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會非常遠,因為生活中一些現象是複雜的,有一些不可預測因素,“建立數學和物理的模型去分析這些事情,這種樂趣大於實際意義,我覺得也是《What If》這本書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而至於愛上數學的辦法,兩位嘉賓則一致認為,如果真的喜歡數學,有一些很簡單的數學現象就可以讓你感受到數學之美。而這種真正的數學之美,可能更多地體現在數學這各學科本身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