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成人涂色書走紅 專家:對心理亞健康狀態有療愈效果

時間:2015-06-20 09:01   來源:沈陽晚報

  最近,“涂色書”這一概念全球熱銷。幾乎是一夜之間,國內圖書市場出現了一類被稱為“減壓神器”的成人涂色書。書中,只有簡單的黑白畫稿,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給它上色。鉛筆、毛筆、水彩筆、熒光筆、圓珠筆,統統可以,完全不需要任何繪畫功底,就像小時候給語文書上的插圖涂鴉一樣……你可能想不到,看起來幼稚的成人涂色書,已經在全球圖書暢銷榜上所向披靡。

  不知不覺間 涂色書火了

  成人涂色書火到什麼程度?搜索國內幾大圖書電商網站,排名前五的書籍中,都有涂色書的身影。據說亞馬遜英國的暢銷書榜單上,四本都是成人涂色書。韓國藝人也愛玩涂色書,一位叫金基范的歌手在社交網絡上發了一張圖,被點了差不多14萬次讚!不少韓劇中,也把涂色書當成場景中的重要道具。在澳大利亞,甚至出現了專門一起玩填色的社交團體,大家把填色作品上傳到社交網絡,成了眼下歐美社交平臺上最流行的一種玩法。

  在中國,成人涂色書自2014年逐步興起,如今,《秘密花園:一本探索奇境的手繪涂色書》《煩了就想畫幾筆:讓心靜下來的減壓心理涂色書》等十余本書紛紛上架各大圖書網站,而且銷量每周都在衝向新高。

  涂色書的組成很簡單,選用易固色、厚度佳的白紙,藝術家們用黑白線條繪制出一個個美麗圖樣,你只需用彩色筆隨心所欲地上色即可。看似簡單的黑白線條,可不是隨手畫畫就成的,它們的作者,大多是國外的專業繪本藝術家。

  比如“煩了就想畫幾筆”係列書的創作團隊在倫敦,是一群做了26年涂色繪本的專業“文藝癌患者”。原本他們的涂色書是做給小孩子涂鴉用的,沒想到受到歐洲白領女性的瘋狂追捧,用無意識涂色的方式來緩解精神壓力。于是,團隊特意設計了這套給成年人玩兒的係列,一下子引領了不可收拾的全球涂色風潮。

  藝術療愈 各年齡段都能玩

  在國內,成人涂色書往往打著減壓、治療失眠等具有心理療愈功能的標簽,而的確有不少讀者在社交網絡上反映,自己玩了涂色書後,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會感到輕松,甚至能安然入睡,在心理學上,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藝術行為治療領域專家、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秋認為,成年人在玩涂色書的過程中,有藝術行為治療的成分。“臨床上,繪畫、陶藝、音樂、舞蹈等都是藝術行為治療的手段,它們能夠緩解病人的抑鬱、焦慮等症狀,現實生活中,成年人涂色也是一種藝術行為,對心理亞健康的狀態有療愈效果,能夠舒緩情緒。”在張秋看來,涂色是一種需要投入精力,集中精神來做的事情,這時,人們便會把壓力暫時放在一邊,心理上實現了減壓作用。

  在書上涂好色,發到朋友圈中,獲得幾十個讚,不少涂色玩家熱衷于網上曬圖,心理學家指出,這種方式暗合了需求層級理論。“人都有尋求認同的需求,年輕人在網上曬圖,一方面能夠表現自己,另一方面得到別人的認同,自我價值就是在這種過程中逐步實現,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張秋說。

  上色涂鴉 回歸孩童般的初心

  如果細細往前追溯,成人涂色書也許不算新鮮事物。早在十多年前,日本就掀起過成人涂色書熱潮。有媒體查到2006年日本《讀賣新聞》的報道,稱當年日本已有近20家出版商出版成年人涂色書刊,東京河出書房新社從2005年開始出版成年人涂色書,一年間的總發行量已超過1200萬冊。

  當然,也有人對涂色書持批評態度,比如在兒童美術教育領域,有藝術教育家對涂色書持批評態度,認為讓孩子給已經畫好形狀的圖畫上色會限制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在張秋看來,涂色和發揮創造力並不矛盾,至于是否適合小孩玩,要看家長的目標是什麼。涂色書對顏色的要求沒有限制,因此無論成人還是兒童,都可以發揮想象。從色彩心理學的角度看,不同的色彩表現能夠投射出不同的心理狀態,也是一種有趣的現象。

  《秘密花園》、《魔法森林》的作者,蘇格蘭插畫家約翰娜·貝斯福德超愛涂色,在她看來,大部分成年人在一張白紙上創作很難,但涂色書只需上色,這個過程會勾起人們的童年回憶。

  “煩了就想畫幾筆”係列書的編輯袁小茶認為,涂色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心理體驗,你可以什麼都想,也可以什麼都不想,只活在當下。“找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落,放下一切電子產品,拿出一張紙,幾支彩筆,沒有手機,沒有打擾,好像我們再次回到了孩童般的初心。”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