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大國智庫》亮相北京國際圖書節 強國須強智

時間:2014-09-03 08:22   來源:搜狐讀書頻道

  (八)

  《大國智庫》闡述:大國智庫的概念與特徵:

  公信力 創新力 人才力 傳播力 國際化趨勢

  智庫本質上就是一種影響力。在西方發達國家,智庫有著特殊而重要的功能作用,如提供新思想、參與政治決策、引導社會輿論、代言公共利益、開展民間外交、儲存輸送人才,其影響之大,堪稱獨立於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種權力”。一個智庫是否具備公信力、創新力、專業力和傳播力,是成為真正有影響力的大國智庫的先決條件。

  智庫的公信力,源於其非營利的本質、獨立的地位和客觀的研究。

  中國智庫公信力的缺失,根本原因在於很多官辦智庫缺乏客觀公正的立場,大部分民營智庫又過度商業化,缺乏高品質研究成果,以及部分智庫研究人員受到現實利益的驅使,發表不負責任的意見甚至是顛倒黑白的觀點,嚴重損害了智庫的公信力。要建設大國智庫,中國首先需要正視和解決公信力的問題。

  智庫的本質就是思想的創新工場,需要站在思想領域的前沿,既要有緊扣社會熱點的敏銳,又要有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超前意識,隨時提供新思想、新觀點、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方案。

  人才是智庫的第一資源。首先要具備戰略性的人才儲備。智庫要研究戰略性長期性的問題,則人才的儲備應該是一些關於戰略性人才的儲備。其次,人才多樣化。第三,人才高流動性。智庫不僅是人才的蓄水池、也承擔人才輸送的功能。

  思想和成果的傳播,是一個智庫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也是贏得影響力的必經途徑。在新媒體風起雲湧的資訊時代,智庫要擴大其影響力,已經越來越有賴於媒體傳播網路。開放性的傳播方式,促進智庫國際化的影響力。

  總體來説,傳播力的塑造應該擅于利用各種新媒體,不但要在主流媒體上經常有自己的新聞與聲音,同時也要充分利用部落格、微博、微信、手機報、數字電視等新媒體手段,以構築自己的立體式傳播平臺。

  進入全球化時代後,國際化逐步成為當代智庫發展的重要特徵和方向。目前世界發達國家的智庫發展已呈現明顯的國際化特徵,國際影響力十分巨大。繼貨物貿易和資本的國際化之後,全球化進入第三階段,以資本、人才、技術等的全球性流動為特徵,尤其是資訊技術革命深刻地影響著全球經濟發展乃至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智庫國際化主要包含五個方面:研究領域國際化、研究視角的國際化、人才隊伍的國際化、影響力國際化和傳播方式的開放性。

  全球智庫在國際化的同時,也很注重本土化。

  (九)

  《大國智庫》研究成果:中國崛起呼籲大國智庫

  中國正在崛起,這是一個世界公認的不爭事實,但當今中國的崛起,主要還是體現在GDP、製造業、軍事和科技等“硬實力”方面,但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層面的“軟實力”則明顯不足。

  大國崛起必有大國智庫。所謂大國智庫,主要指與大國實力地位相匹配、能為大國政策外交提供智力支援的一大批優秀智庫組成的強大智庫體系。

  其一,中國社會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和更大進步,越來越有賴於軟實力的發展升級,即思想觀念、文化教育方面的突破,而其中政府決策、政策的科學化、合理化改革更是關鍵因素。而智庫作為國家智力、民族素質的重要標誌,正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部分。

  其二,崛起中的中國呼喚代表國家軟實力的大國智庫。2009年時任國家總理溫家寶提出要“加強儲備性政策的研究”,標誌著中國政府開始將大國智庫建設提上議事日程。而智庫作為政府之外唯一專業從事政策研究的機構,肯定是“儲備性政策的研究”中的重要角色。直到2013年4月,習近平作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指示,再到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諮詢制度”的決議,中國的智庫建設才真正掀起了高潮。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即是順應中國崛起要求的大國智庫。

  智庫是政府外唯一專業從事政策研究的機構。智庫未來在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這一領域將會發揮特殊而重要的作用。當然,智庫因為其職能特點,還能為政府發揮“儲備人才”等作用。可以預見,在未來中國的大舞臺上,中國智庫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