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智庫》—— 呈現出17大“智庫熱點”話題
(一)
《大國智庫》研究顯示:
全球化從“經濟時代”進入一個嶄新的“智庫時代”
9月1日在第十二屆北京國際圖書節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王輝耀博士、苗綠博士著作的《大國智庫》一書,與廣大讀者見面,並舉行了新書發佈會。該書是到目前為止,中國第一本通過在全球範圍內長期實地考察,全面深入研究梳理,精心編著而成的一本由中國權威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研究全球大國智庫的力作。新書發佈會上,來自中組部人才局原副局級巡視員胡建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徐洪才、《大國智庫》作者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創始人王輝耀,人民出版社常務副社長、《新華月報》主編任超出席了發佈會並講話。人民出版社《新華月報》與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在現場,還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大國智庫》一書首先首度提出一個觀點:目前,全球化從一個“經濟時代”,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智庫時代”。 智庫已越來越成為當今大國競爭的無形利器,並成為大國軟實力的重要標誌之一。縱觀西方近500年曆史,幾乎每一個強大國家的崛起,都伴隨著該國智囊機構的涌現。美國的崛起,更是與其強大的現代智庫體系息息相關。時至今日,美國仍然執世界智庫之牛耳,不僅深刻影響著世界局勢,而且是全球領導力和世界影響力的重要保證。
隨著資訊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當今世界的國際競爭已經不僅僅體現于經濟、科技等“硬實力”的競爭,以思想、觀念、文化為核心的“軟實力”競爭已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作為創新思想的源泉,智庫正成為各國“軟實力”競爭的新焦點。同時,由於世界各國面臨的內政、外交問題越來越複雜,從而促使政策制定者向政府體系以外的獨立智庫尋求政策建議。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智庫在科學決策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作用。由此,全球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智庫時代”。
當前,全球智庫已處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當前世界智庫中約有2/3産生於20世紀70年代以後,半數成立於20世紀80年代以後。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近6年公佈的《全球智庫報告》統計,2008~2013年,全球智庫數量分別為5456家、6305家、6480家、6545家、6603家、6826家,智庫數量增長較快,發展趨勢明顯。整體來説,世界智庫自1900年以來,一直呈現不斷快速發展趨勢,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2014年1月發佈的《2013全球智庫報告》顯示,全球智庫數量最多的前五個國家分別是:美國(1828家)、中國(426家)、英國(287家)、印度(268家)、德國(194家)。其中,全球最發達國家美國的智庫數量多於其後四國的智庫數量的總和,在數量上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從世界各大洲的分佈比例上來看,經濟發達的北美和歐洲地區,佔據了智庫的半壁江山。北美與歐洲智庫數量分別以29.1%與26.6%排在前兩位;亞洲(17.6%)與南美(9.7%)雖緊隨其後,但與歐美相比,呈現出明顯的數量差距。非洲、中東、北非以及大洋洲的智庫則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