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路艷霞
最近,一套名為《神奇科學》的圖書讓讀者見識到了它的神奇之處。這套由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的科普圖書,上市僅一個月就售出了33000套,刷新了國內原創科普圖書的銷售速度紀錄。《神奇科學》的神奇之處,還在於書中的內容。作為中國第一套跨媒體可視圖書,讀者不僅可以閱讀書中的文字,還可以觀看到與圖書內容有關的科普視頻。這下,圖書活了,小讀者樂了。
每個實驗都附有神奇視頻
初翻《神奇科學》,似乎和常見的少兒科普圖書並無太大區別。該書以81個小實驗為主要內容,圖文並茂地介紹了科學小實驗的所需材料、實驗步驟、操作技巧,以此來講述科學道理,其內容涵蓋物理、化學、生物等各領域。不過,在書中每個小實驗的最後,都印有一個二維碼,而這也正是該書最神奇的地方。小讀者只要用手機掃描一下二維碼,就能在手機上看到一段視頻,清晰地呈現出書中實驗的每一個細節。
觀看這些視頻,便能感受到科學的神奇之處:看似裝著普通白水的燒杯裏,伸進手指碰了一下水面,居然就結了冰;燒得通紅的烙鐵上,居然滾動著一顆晶瑩剔透的水珠;原本已經攪和在一起的不同顏色的液體,只需一個簡單的步驟,竟然就能再次分離開來……視頻中的實驗看上去就像變魔術一樣。用該書主編之一趙致真的話説,入選該書的每一個實驗都必須是“乍看起來有悖常識和直覺”,以此來激發小讀者對科學的興趣。
據趙致真介紹,這些實驗大部分都是世界各國的科普工作者曾經實踐過的,為了挑出其中有意思的內容,他帶領一支由十余人組成的團隊,從上千個視頻短片和大量相關書籍中精挑細選,又加以改造,才確定下最終的81個實驗方案。“我先花費一個月完成文字稿,併為每個小實驗建立一個文件夾,收進參閱的國內外科學資料,每個少則十余篇,多則幾十篇。”趙致真説。
書仲介紹的每一個實驗,都經歷了非常嚴謹的求證過程。以將不同顏色的液體分離開來的實驗為例,這個實驗名為“能去能回”,團隊工作人員在查閱資料時發現,此前國外同行大都認為這個實驗明顯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存在作假成分,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他們分析後認為,這個實驗其實恰恰可以用熱力學第二定律來進行解釋,經過反覆研究,最終成功地複製出神奇的視覺效果。
每個視頻都像大片般精緻
《神奇科學》提供的視頻,短的只有幾十秒,最長也不過兩三分鐘,但是其畫面非常精緻。動畫特技、虛擬現實、軌道搖臂、微距攝影、逐格攝影、高速攝影……趙致真説,為了拍攝這些小實驗,整個團隊動用了各種電視技巧,幾乎是當作大片來進行拍攝的。
高科技拍攝手段的使用,使得一些平常難得一見的場面被清晰地記錄了下來。實驗“烙鐵上的水珠”攝影方毅介紹,這個實驗就是利用微距攝影來完成的,其科學原理是因為在燒到通紅的烙鐵上,水珠不會産生浸潤效果。可是,為了捕捉到烙鐵上流動的水珠,工作人員曾大費週折。方毅説,大多數時候,水珠在烙鐵上不會沿直線運動,稍微跑歪一點兒,在微距攝影畫面中就會失焦,“拍了兩個晚上,我們終於撞上大運,拍到了滿意的畫面。”
事實上,幾乎每一段視頻的拍攝過程都是非常不易的。該書責編張亦婕負責完成書中40個實驗的操作任務。她以“點水成冰”的實驗為例,具有如此神奇效果的水,其實是一種過飽和溶液,“這種液體不能晃動,一旦晃動就會結冰。”為了完整記錄下這個過程,工作人員不得不一次次反覆拍攝。張亦婕記得,有一次實驗眼看就要成功了,可導演卻突然叫停,“原來是我的一根頭髮掉進去了,一切還要重新開始。”
更多新書將會“動起來”
以跨媒體可視圖書形式亮相的《神奇科學》,改變了紙質圖書的出版方式。該書另一位主編王俊介紹,為該書拍攝的81個實驗視頻,全部通過視頻分發服務商放在了雲平臺上,以此保證大量的讀者能夠同時上網觀看視頻。不過,這也意味著該書的成本遠超同等頁數的傳統紙質書。“我們需要每年付出幾萬元的雲平臺維護費用。”王俊説。
隨著資訊技術的高速發展,也許用不了太久的時間,二維碼這項技術就會被淘汰,今後的人們也會用上更快、更方便的網路。對此,王俊還透露,出版社今後對該書進行修訂和再版時,將會根據技術的發展情況,隨時增加新的互動手段,延續圖書的生命力。
《神奇科學》的出現只是一個開端,越來越多的跨媒體可視圖書很快將與讀者見面。北京出版集團總經理喬玢舉例説,籃球明星馬布里正在醞釀一本新書,他將在書中向青少年讀者傳授自己在球場上的獨家秘笈,為此他會拍攝大量視頻,親自演示運球、投籃等技術動作,而這本書也將借鑒《神奇科學》的運作模式,製作成跨媒體可視圖書。
不過,趙致真也指出,二維碼也好,雲平臺也好,都不能當成是傳統圖書的救命稻草。在他看來,真正的好書,依然離不開飽學深思的作家和含宏萬匯的內容。
趣聞揭秘
史上最長小實驗
十年才能見分曉
《神奇科學》中收錄了一則名為“瀝青滴落”的小實驗,堪稱是世界上最漫長、最神奇的實驗之一。這個實驗是將瀝青燒化後再冷卻,並用玻璃罩罩住,等待其能否滴落。其目的僅僅是為了證明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瀝青到底是不是液體?
該書主編王俊介紹,早在1927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就著手進行這項實驗,經過八十多年的時間,總共只得到8滴滴落的瀝青,但其過程並沒能被記錄下來。而愛爾蘭科學家從1944年也開始做這個實驗,終於在2013年用錄影機成功拍攝到瀝青滴落的瞬間。
由於這個實驗過程太漫長,不可能一次性拍攝完成,因此該書工作團隊決定,讓這個實驗持續進行,並用網路錄影機對其進行實時監控。讀者掃描書中該實驗的二維碼,就能隨時觀察實驗的實時進程。據王俊預測,瀝青滴下來的時間需要十年時間,如果十年之後有讀者能通過視頻看到瀝青滴落的瞬間,那將是真正見證奇跡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