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莎士比亞誕辰450週年,這一大日子格外受到中國出版界的禮遇。20日,上海譯文出版社選在這一天在京推介自己版本的《莎士比亞全集》,與舊雨新知一同談論莎士比亞在中文世界的“復活”。
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莎士比亞全集》由方平先生主編、主譯。這套十卷本,是第五種莎士比亞全集的中譯本。之前面世的四種全集本或在朱生豪譯本的基礎上補譯、校訂而成,或為梁實秋譯本。方平先生生前是中國莎士比亞協會會長,這套譯本最突出的特點是“以詩譯詩”,譯文也在節奏、語氣等方面力圖接近莎劇原貌。此外,該書在傳統的37部莎劇之外收入《兩貴親》和《愛德華三世》,詩歌部分增加了長詩《悼亡》。每部作品均附有“前言”和“考證”,體現了較新的莎學研究成果。
在上海譯文出版社主辦的研討會上,翻譯中怎樣處理莎劇中的“葷段子”成了饒有興味的話題。莎士比亞研究會會長辜正坤教授説:“像《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一幕第一場前三十行,全是髒話,應該怎麼譯?譯本是全端出來還是應留有餘地?”與會的黃梅、盛寧、程朝翔、陸建德等專家介紹,對於這類“活生生的語言”,朱生豪等前輩的譯本基本都沒有體現出來,限于當時的翻譯條件,或是沒有讀懂,或是有意忽略了。而方平先生的譯本對此沒有故意回避,用註釋、雙關語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呈現。這或許也提示了今後的莎劇譯者,“不妨處理得稍微露骨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