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文學在中國——《藍狐》首發式”22日在北京舉行。《藍狐》作者松表示,所有小説都是作者跟外部世界的對話,而這本書的翻譯,就是冰島語和中文的一次對話。
小説《藍狐》以一次暴風雪中的獵狐行動開篇,故事分為兩條主線,表現了兩個時代人物的不同態度。作者松,原名西格勇 比爾基 西格松,生於冰島,著有8部詩集、5部小説,曾獲得2005年北歐文學獎。松表示,小説《藍狐》通過人物態度間的差別,展現了冰島時代的變遷。
茅盾首先把冰島作家的作品介紹到中國
談及中國與冰島文學的聯繫,北歐文學專家石琴娥稱,1929年茅盾就首先把冰島作家的作品介紹到中國。“茅盾先生當時發表了一本書,就叫《現代文學面面觀》。在這本書裏頭,他介紹了歐洲九個民族的文學。其中第三章是茅盾自己寫的,介紹了現代四位冰島作家。”隨後,又有更多冰島作家的作品被介紹到中國。
同時石琴娥也坦言,雖然之前有那麼多作家的作品被翻譯成中文、介紹到中國,“但幾乎沒有從冰島語直接翻譯過來的”。她説:“之前很多的冰島作品都是從英文、俄語或者瑞典語轉譯過來的,或者在翻譯時是有對其他語言譯本的參考。”
所有小説都是作者跟外部世界的對話
作為《藍狐》的作者,松認為,自己的著作從冰島語翻譯成為中文其實正是冰島語和中文的一種對話。他説:“所有的小説都是作者跟外部世界的一次對話,這種對話是通過語言實現的。而這次冰島語和中文兩種語言的直接翻譯,讓這種對話的距離更近了一些。”
他説:“這本書的翻譯,就是冰島語和中文的一次對話,我希望這本書在翻譯中達到的效果,像一個加勒比詩人所説的那樣,‘在我們詩中,我希望我們的文字在紙上戀愛’。”宋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