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上海季風書園兩遭“關門”危機

時間:2013-05-06 10:26   來源:廣州日報

  

  季風書園的“讀者生活休閒區”。

  季風書園兩次遭遇“關門”危機 重組後擴大經營範圍求生存

  有一種説法是,如果你在上海只能逛一間書店,那就是“季風書園”,然而,這個被視為上海“文化地標”的“好書店”卻也難逃近年實體書店經營慘澹的噩運。從最多時的8家門店,減少到目前的2家門店,其中上海陜西南路地鐵站店在2008年險些遭遇“關門”的危機後,近日遷到了上海圖書館地鐵口,並吸引了一些民間資本進行重組。新的“季風書園”于4月23日正式開門營業,讀者很快就發現,新的“季風”有了變化,除了新書增加了,還開始賣咖啡、甜點、蔬菜水果,甚至書包。新季風的嘗試能扭轉獨立人文書店的生存尷尬嗎?

  書店兩度遭遇關門危機

  1997年,滬上讀書人嚴搏非創辦了“季風書園”,從書刊亭到40平方米的小店再到鼎盛時期的8家連鎖,“季風書園”已然成為上海的“文化地標”。多年來,季風始終堅持“獨立的文化立場,自由的思想表達”的理想追求,它堅信,一個書店可以根據自己的立場和判斷構造出一個具有思想維度的世界,而書店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等價于書店所構造的文化價值。

  而這8家“季風”書店中最為知名的當屬上海陜西南路地鐵口的這家店,但近幾年內,這家門店已是兩度遭遇關門危機。

  1998年在上海地鐵陜西南路站地下過道開張的“季風書園”,到2008年年底店面租賃合同到期,10年前,季風拿到的價格非常優惠,10年間,上海的物業價格迅速躥升,陜西南路地鐵站這一商業黃金地段的價格就絕不是本來就薄利的書店所能承受的。

  消息傳出之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社長朱傑人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上公開呼籲出版界聯合起來幫助“季風書園”渡過難關,網際網路上更有網友發起“一起來捍衛陜西南路季風書店”的活動,引起了數千人的響應,很多讀者發出了“請留下哈貝馬斯與哈根達斯作伴”的呼籲。

  在各方的努力下,2009年年初,“季風書園”續租一事塵埃落定,新簽合約得到了非常實惠的折扣,但期限為3年。到2012年年初,“季風書園”又一次面臨租約到期。

  新季風的目標:活下去

  嚴搏非告訴記者,在巔峰時,僅陜西南路地鐵站這一家店,每天的銷售額都能達到6萬元以上,但是在近兩三年,該單店的年銷售額降至700至800萬元,陷入虧損。

  在2012年又一次租約到期的時候,嚴搏非甚至想到了暫時關閉這家門店。這個時候,經朋友介紹,嚴搏非認識了“70後”生意人于淼,2012年年底,兩人第二次見面,嚴搏非主動問于淼是否想要加入。“當時就做了決定”,于淼回憶道,在邀請了三四個朋友共同參與後,于淼成為重組後的季風書園最大的股東。據于淼自己介紹,他一直是季風的顧客。他説:“自己這個投資並不是盲目之舉,一開始覺得書店是一種沉重、傳統的業態,但深入接觸了之後,覺得還是有一些可以發揮的空間,這年頭,書店活著就是奇葩,但讓季風實現自保還是有可能的,目標就是讓它活著。”

  設置休閒區力保生存

  4月23日,融入了新的東家、又遷到了新的地址的“季風書園”選擇在世界讀書日正式營業。記者看到,除了600平方米的圖書賣場外,這家新店還專門用透明的扇形屏風隔出了一個“讀者生活休閒區”,休閒區為讀者提供一個駐足休息的場所,吧臺上的工作人員在忙碌地沖泡咖啡,旁邊的小黑板上寫著新鮮美味季風布朗尼曲奇的字樣。吧臺旁一個開放式的玻璃保鮮櫃裏擺放著小包裝的火龍果、龍眼、檸檬、辣椒、玉米等時鮮果蔬價目表擺在中間,一盒從幾元到二三十元不等。

  對於新店的整體風格,嚴搏非表示“非常滿意,這就是我的想法”,他説:“賣咖啡也好,賣果蔬也好,書店的銷售主體仍然是書,書店實體店的困境需要一個全局性的解決,在這之前,季風只是希望可以在這個市場裏留下來。”

  于淼也表示,季風這幾年在經營上遇到的困難是所有實體書店都遇到的,而和網上購書不同的是,書店更像是一個精神家園和心靈驛站,它的價值就在於能夠引導這種氛圍,讓人能夠靜下來,慢慢感受,“希望季風能儘快地鳳凰涅槃,再有願望和理想,而不能生存,一切都是空談。書店一定要能夠取得自立,學會自我生存”。

編輯:范樂

相關新聞

圖片